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兰州军区急缺司令员,邓公拍板决定:

派我老部下“坚决”将军去。

邓公口中的坚决将军,就是杜义德,杜义德上任时已经是68岁高龄,在他之前,一直是韩先楚坐镇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为何要派杜义德去代替韩先楚?兰州军区又为何突然缺人?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1980年兰州军区新司令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职位空缺

1973年,韩先楚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仅仅7年之后,韩先楚就提出了辞呈。

辞呈中明确写道,韩先楚年事已高,兰州军区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这让韩先楚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痛。

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能胜任司令一职,只好向上级提出卸任。

收到辞呈后,上级本来是不打算批准的。

1980年局势欠佳,苏联派出10万大军前往阿富汗,苏军紧贴我国西北部,再往南边走,又有越南等国虎视眈眈。

国内改革开放起步不久,经济不够富足,各方面都还在发展中。

内忧外患中,各大军区都需要严阵以待,因此韩先楚辞呈一交上来,上级第一反应并不是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韩先楚的身体状况的确欠佳,早在1967年,韩先楚来北京时,就隐约提出过要离开岗位,当时正是缺人的时候,主席出面鼓励了韩先楚一顿,韩先楚大受触动,继续回到岗位上任职。

从1967年到1980年,韩先楚的身体不断恶化,考虑到韩先楚年近7旬,上级不得不同意了这份辞呈。

1980年1月,韩先楚离开兰州军区。

韩先楚一走,兰州军区司令一职就空缺出来,这对西北边境而言,无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兰州军区接壤新疆青海,辖区大,又靠近边境,极易发生事端。

当务之急,就是物色一位可靠的人才前往军区坐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军区和其他军区不同,它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历任司令更是军中翘楚。

建国后,张达志中将率先赶赴兰州军区任职。

到了1969年,再由皮定均将军接任,

皮定均之后,是韩先楚上将。

要挑选新的军区司令,资历能力就必须参照前面这几位司令员,上级在部队里挑来选去,竟然选不出一位合适的人选。

最后还是邓公拍板,他准备派出自己的老部下——杜义德,这是他最为信任的大将之一,人称“坚决”将军。

之所以称呼杜义德为坚决将军,是因为他每次领到新任务时,总会说一句“坚决完成任务”,而每次任务结束,杜义德总能圆满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和杜义德

1980年初,邓公找到杜义德,当时杜义德身处海军部队,全力关注海军发展,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任职,杜义德毫无准备。

他常年在海军部队奔波,一下子从海军转为管理陆军,中间的过渡需要时间,但留给杜义德的时间不多,韩先楚离任,他必须立马接任。

杜义德生怕自己无法胜任,不仅是他,外界也对新司令的任职存疑。

一是杜义德年龄较大,他比韩先楚还大一岁,韩先楚因超负荷工作而患病,杜义德年纪更大,谁也不能保证他能扛住工作压力。

其次,兰州军区地处西北,杜义德本人是湖北人,他对兰州地皮还没踩熟,直接上任也不利于军队管理。

最后,西北地区大军压境,随时都有被外国军队骚扰的可能,68岁的杜义德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依旧是一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质疑声,邓公站出来为杜义德撑腰,他拍板决定:

有杜义德坐镇兰州,一定能化险为夷!

邓公为何如此信任杜义德?杜义德又能否成功上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南征北战

邓公找到杜义德时,杜义德还在忙着处理海军事务,海军建设刚起步,如果把杜义德调走,他对海军的建设成果就只能荒废。

对此邓公特意交代,让杜义德在出发前将经验写下来,转告给其他海军干部。

邓公如此恳切,杜义德也不好再推脱,他当场立下誓言,一定会当好兰州军区司令员,务必守好祖国的大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杜义德便走马上任。

杜义德究竟有什么本事?竟然能让邓公如此信任?

杜义德是少数草根出身的中将,1912年,杜义德出生在湖北。

15岁的时候,杜义德就加入了农民协会,1929年,杜义德刚满17岁,他就加入了红军队伍,自此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的一生。

杜义德是天生的将军,只在红军部队待了4年,他就从一名新兵晋升为团政委。

1933年,杜义德再次被提拔为师政委。

在此期间,杜义德还顶撞了一位大人物,当时王近山担任军长,而杜义德只是师政委,在一次会议上,杜义德直接出言否定了王近山的决定。

这虽然是一次摩擦,但两人正好不打不相识,王近山敢打,杜义德敢说,两人就此成为一对好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杜义德担任红4军总指挥部的参谋长。

1936年,24岁的杜义德已经稳坐师长之位。

杜义德入伍前,只上了8个月的学,文化水平不高,随着职位升迁,杜义德也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

1937年,杜义德的机会来了,他被调往抗日军政大学深造,经过再教育,杜义德掌握了更为系统的作战方案。

一出学校,杜义德就被派到随营学校当副校长,专门为新兵做思想培训,部队里一些才入伍的战士,有的甚至是文盲,大字不识,杜义德不仅要教他们认字,还要把行军知识交付下去。

1946年,这是杜义德的高光时期,国军集结30万人马进攻解放区,而我军则只有5万人马,胜利机会渺茫。

开战前,杜义德立下承诺:

如果打到只剩一个团,那他就是团政委,如果只剩下一个连,他就是连队的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义德抱着必死的决心赶赴战场,他用血汗换回来的,是一场场堪称奇迹的胜仗。

杜义德战术多变,虚中打实、实中透虚、以弱逞强、强中示弱,边打边撤,一边又反退为进,打到最后,邓公连连称赞杜义德所在的6纵队为“钢6纵”。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进入军事学院接受培训,还没等他学成归来,朝鲜战争就随之打响。

杜义德没有犹豫,主动请缨,著名的“上甘岭血战”,其中一位指挥就是杜义德。

到了对越自卫战期间,杜义德已经50多岁,开战初期,邓公点名要杜义德派兵出击,可见邓公对他有多信任。

1980年,杜义德在邓公推荐下离开海军,前往兰州军区任职。

出发前杜义德心里始终悬着一块石头,他对兰州军区了解不多,生怕管理出错。

好在兰州军区还有另一名大将坐镇,他就是萧华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在兰州当了3年政委,对当地情况熟门熟路,杜义德一来,两人便以战友相称。

上任初期,杜义德前往军区基层部队考察,结合当地官兵的意见,杜义德打算在边境地区修建边防站。

边防站选址尤为重要,杜义德不放心让他人去落实,68岁的他亲自选址,从戈壁滩到高原,再到荒漠,风沙吹皱了杜义德的皮肤,却为祖国大西北换来了一片安宁。

1981年,邓公来到兰州军区,刚好见到了杜义德,这位老部下带他参观了军区的方方面面,邓公对此十分满意,临走时还拍了拍杜义德的肩膀:

有你坐镇西北,我就放心了。

1982年,杜义德已经在兰州扎根了两年之久,他年岁已高,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杜义德认为军区需要更加有才能的人来领导,他向邓公提出了离任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却委婉拒绝,杜义德是难得的人才,邓公舍不得他离任,经过一番劝解,杜义德勉强留在了岗位上。

然而到了1982年底,杜义德却再次请辞,这一次邓公没有阻拦,杜义德就这样退居到二线工作。

杜义德为何在一年内两次请辞?在兰州任职期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两次请辞

杜义德在兰州军区当了2年司令,2年内两次提出辞呈,一方面是因为杜义德身体抱恙,到1982年,杜义德已经70岁,他不再适合从事高强度的工作。

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邓公的裁减干部决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大岗位人手紧缺,上级疯狂招纳人才,到了80年代,各大单位人数已经超额,带来的后果就是“干部老龄化”。

许多单位干部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这显然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邓公便打算裁减一些人手,将他们调到二线工作,这样一来,也便于换届招纳新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员本是好事,但对一些老干部而言,就成了“扫地出门”,因此一些老干部并不赞成这样做,也不愿意被裁减。

杜义德得知此事后,他准备配合邓公的调度,以身作则,带头让老干部主动请辞。

1982年,杜义德两次提出要离任,邓公先是劝解,1982年底,眼看杜义德身体也出了问题,邓公这才批准杜义德离岗。

离开兰州军区后,杜义德来到北京养老,尽管杜义德不在一线任职,邓公每次提起他,对他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

杜义德的军衔是中将,但邓公说起他时,却将他和陈赓大将、陈再道上将等人一同比较,可见在邓公心中,杜义德的资历是远超中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947年,杜义德还在邓公部下任职,他向邓公请假回乡,邓公批准的同时,还拿了一挺机关枪给他。

战士带着机关枪下乡,这是不被允许的,邓公给的这把枪,是专门拿给杜义德复仇的。

原来红军长征期间,杜义德年少成名,威名传到敌军耳朵里,就成了一大隐患。

敌军不能动杜义德,只好把魔掌伸向了杜义德的家人,他们闯进村子,将杜义德的父亲绑走,严刑逼供让他说出杜义德所在的部队位置。

杜父宁死不屈,最后只能被敌军活生生折磨致死。

消息传到杜义德耳朵里,他怒不可遏,当即就要为父亲报仇,但无奈长征还未结束,杀父之仇只能一拖再拖。

到了40年,杜义德又忙于抗战,直到1947年挺进大别山后,部队终于迎来了一丝喘息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义德抓住机会,冒着受处分的风险向邓公请假,希望能批准自己回乡复仇。

邓公问清楚前因后果,当即便特批了一挺冲锋枪给杜义德。

随后杜义德带枪回到家乡,他先是祭拜了家父,随后赶到村庄外,将那些向敌军告密的匪徒们纠集起来,成功剿灭数十名匪徒,也为当地百姓除去了一大祸害。

杜义德18岁入党,在部队里度过了79个年头,每时每刻杜义德都在燃烧自己为国效力。

前往海军部队任职时,杜义德吹了整整20年海风,68岁调任兰州军区,又在戈壁滩留下了足迹。

1988年,76岁的杜义德获得一级红星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义德晚年

常年劳累为杜义德带来的不止荣耀,还有满身病痛。

从90年代开始,杜义德就一直在北京养病,到了2009年,杜义德的病情进一步恶化,2009年9月5日,杜义德突发疾病,医院抢救无效,这位老将军最终闭上了双眼,享年97岁。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