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 clefable

审校 | 二七

2020年8月的一个下午,美国加州东部的沙漠公园——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气温达到了54.4℃(130华氏度),而在刚过去不久的7月,这里有一半的白天气温都达到了48.8℃及以上。2021年7月和 2023年7月,这里再次达到了这一极端高温。毋庸置疑,这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方之一。

此时,来到这里的游客恐怕会在致密的热浪中,切身感受到窒息、身体升温和缺水带来的生理威胁。这个荒漠化地区也在此时展示出了最无情的一面。在这里,人的汗液几乎是一出现就蒸发殆尽。在酷热之下,人体会因散热不足,出现体温调节系统失衡。不过机体仍会努力散热,这时人的外周血管会扩张,导致大量出汗。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不活动,在1~2个小时内,人体也会因为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而血压降低,进而出现头晕(大脑供氧不足)、虚弱和肌肉痉挛(脱水和盐分丧失导致)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认为的中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谷 图片来源:Pixabay

较为严重的中暑症状包括热衰竭和热射病(重度中暑)。热衰竭患者会出现中暑的所有症状,但意识清醒,体温还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只要挽救及时就可复原。然而相较之下,热射病患者机体的核心温度通常超过了40℃,并出现严重的意识改变,更容易出现永久性的器官性损伤甚至死亡。正常的处理方法包括移至阴凉处、帮助中暑者降温、补充水分或电解质水(重度中暑者适量,可能会引发呕吐)以及最为关键的——医疗求助!

然而相比于游客,在最炎热时节仍在死亡谷居住的大约600位居民,面对酷热表现得会更好一些。更为恐怖的是,在这个时节,居住在公园内炉溪(Furnace Creek)社区的一些居民还会在户外慢跑——可以试想一下在最炎热一天的3~4点出门的感受。他们似乎非常强壮,已经彻底适应这里严酷的气温。

在克服极端酷热

死亡谷因造山运动而形成,四面环山,其中的恶水盆地(Badwater Basin)是北美海拔最低的地方,位于海平面以下86米。周围的山会挡住季风送来的雨,导致空气极其干燥和导热性增强,因此阳光直射会让当地的地表温度更迅速地升高,而低洼的地势又导致热空气难以流动,这些都造就了这里极端的高温。不过即便如此,这里仍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栖息,高山融雪喂养了植物,植物又进一步促进动物的生存。而这里其实一直都有人居住,过去一千年来这里曾是美洲原住民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恶水盆地 图片来源:Pixabay

1913年7月10日的下午,美国气象局曾在炉溪纪录到了56.7℃的高温,这是地球表面有纪录以来最高的环境空气温度,测量标准是测量距离地表1.5米、没有阳光直射的空气的温度。不过考虑到年代有点久远,一些专家正在质疑这一气温数据的获取方式以及其准确性。不过就算这一数据取消,炉溪仍然会和科威特(亚洲国家)以54℃的高温并列为有地球最高气温纪录的地区

如今的死亡谷已经成为了一个以极端酷热为标志的旅游点,但这里远离世俗,可以拥抱自然和宁静。这里也新增了一批永久性居民,这些居民通常是这一国家公园管理局或当地度假村的员工,也有很多是旅游季节来的临时工人,包括导游。那么,他们如何在这么炎热的地区长久生活呢?在将来,这或许是很多人需要思考或者面对的问题。

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显然最初,他们只能强迫自己的身体去适应。通常,他们需要先经历一段非常不舒服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左右。之后,他们的身体似乎开始认识到环境无法改变,进而接受了当下的处境。而正是在这一年中,“自然选择”淘汰掉了很多身体无法适应这里的人。

最开始,人们的身体会不适应极端高温,这时高温会迅速压倒人体,导致大量出汗和疲惫,随后是中暑等更糟糕的结果。不过从中恢复过来后,大概几周后,大多数人的身体就会开始适应,他们的出汗变得更多,身体的核心温度得以降低,血管出现改变以增加皮肤中的血流量,增加散热。

危险丛生

在炉溪的社区中配备有现代化的设施,电力、通讯和水等都有较好的保障,但一旦要出门(从这里前往最近的小镇也需要至少1个小时),居民们就需要做好应对措施,毕竟死亡谷夏季过高的温度会让一些简单活动都充满危险。独自一人出门、没有带够足够的饮用水,通讯工具或交通工具故障,这些都会增加人们遭受高温威胁或被困在炎热沙漠里的风险,而死亡的风险也会迅速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谷中的盐泽湖 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一些居民在出门时,为了防止手机无法接收信号,常会带着备用的卫星电话,且必会带着足够的饮用水。据当地一些居民的说法,他们几乎不会单独出行,且会经常检查自己的车,避免其在出行的途中抛锚。

在炉溪的社区中,大多数居民的房子中都会配备有2种空调,一种是普通的空调机组,一种则是蒸发冷却器(也称为沼泽冷却器)。蒸发冷却器的内部是吸水后的湿垫,当其抽入室外的热空气时,湿垫上的水就会蒸发吸热给空气降温,进而让进入室内的空气变得凉爽。不过,有些居民根本不会使用空调,他们会让自己的身体去适应高温(不建议尝试),同时也会坚持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谷中枯萎的植物和动物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也是为何他们可以组建一个在夏季跑步的小组——这种活动已经堪称为一种极限运动了。“我们绝对不会让游客在夏天去死亡谷跑步。”一位居民表示,如果你每天都(在这里)跑步,而身体已经习惯了48℃的高温,那么温度再稍微高一点(48.8℃)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有一位居民说,她真正觉得自己适应这里的环境,是当气温为26℃时,她开始感觉寒冷。

多个地区极端高温

近年来,全球的平均气温正在上升,死亡谷的高温天气数也在增加,这也极大限制了当地居民户外的活动时间。而在那些原本更适合人们生活的地区,破纪录的高温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就在今年5月的最后一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都遭遇严重热浪袭击,气温一度升至50℃以上。据统计,这一期间,印度有超过31个城市的气温都达到了45℃。5月30日,印度首都德里的气温更是上升到了52.9℃,这也是印度迄今有纪录的最高气温。

在这样持续的热浪冲击下,印度有数百人死亡,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没有较好的降温措施或者没有及时降温。据悉,印度当地一名40岁的男性所待的房间没有空调和风扇,他最终因热射病而死亡。当医生检查他的遗体时,发现其体温已经升到了41℃。

近年来,我国6月和7月的极端高温天数也在增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去年6月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地高温天气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40℃以上高温范围广,最大值为41.8℃,为华北地区近10年来6月最强高温过程。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5.4天,有12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大值,新疆吐鲁番站最高达到48.7℃。而今年的高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6月13日6时至14日6时,全国国家级自动站共510个站点出现超过40℃的高温。

据公众号“科研圈”的消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人员于2023年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使用广义极值分布拟合1959年到2021年的历史气象数据纪录,发现过去60年间,全球有31%区域的日最高气温纪录突破理论极值,处于异常范围。更糟糕的是,包括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在内的世界多个地区有可能遭遇比以往更极端的热浪。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将要面对逐渐增加的高温和热浪,或许最应该做的是增强身体机能,以及避免在高温下待太久的时间,同时避免高温下过多的体力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