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思路 凝聚合力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法院

努力让矛盾“化于未发 止于未诉”

以诉源治理的显著成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诉源治理是对纠纷进行源头预防,采取多种治理手段化解纠纷,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凡。2024年以来,阿荣旗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为目标,以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化诉调对接机制,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司法需求。

府院联动“请进来”

拓展诉源治理新思路

阿荣旗作为呼伦贝尔市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1.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7个民族25.78万人,满足群众多样化司法需求是诉源治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诉源治理不是法院“独角戏”,是全社会参与治理的“大合唱”,为源头预防矛盾,阿荣旗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中,自2019年起与辖区村镇、社区、网格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等176家调解组织签订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联动协议,初步织就多元解纷网格。2022年8月起陆续与阿荣旗非诉讼调处中心、阿荣旗妇女联合会、阿荣旗人大常委会、政协阿荣旗委员会等部门签订联动协议,将涉物业、金融、家事、商事等领域专业调解力量“请进来”,从单打独斗向联调共治,从化讼止争到少讼不讼,矛盾化解从“中转站”向“终点站”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打通纠纷解决新脉络

“谢谢法院、谢谢政府,我们的心头大事解决了!”在一起涉及160多户农民与种植大户土地纠纷案件中,阿荣旗法院六合人民法庭与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各村组负责人联合多次上门调解,有效解决了160余户农民6000余亩土地的矛盾。

今年起,该院所在辖区成立11个法官工作站,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运行至今各工作站累计调处纠纷130件,成功率100%。

阿荣旗法院狠抓诉源治理工作,“创新1+6”工作模式,打通纠纷解决新脉络。“1+6”指1个诉讼服务中心、6个基层人民法庭,分别对接辖区基层治理单位,积极参与辖区社会综合治理。诉讼服务中心对接基层人民法庭,辐射式发挥诉源治理优势,协调配合基层法庭开展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人民法庭牵头,建立由人大代表、各村主任、人民陪审员组成的调解小组,联合调处矛盾纠纷,探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院+N 凝聚合力化解纠纷

“感谢政协委员和法院,保护了我们的权益,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当事人代表贾某感激的说道。某健身馆开业吸纳会员办理健身储值卡,后场馆存在安全隐患而停止经营发生纠纷,多名已办理健身卡的当事人将该健身馆诉至法院,阿荣旗法院当即决定启动“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邀请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协委员、律师调解员田野参与调解案件。田野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倾听诉求,从法理、情理角度出发分批次和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名案件当事人预约时间进行调解,经过数次耐心细致释法明理,道明其中利害关系,最终健身馆经营者同意分批返还储值费用。

阿荣旗法院高度重视诉源治理工作,创新“法院+N”纠纷化解模式,“N”即调解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各方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大量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

“谁也不想打官司,费钱还费力,这样的调解结果我们非常满意,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考虑的实打实的事儿。”当事人陈某笑着说。百余名当事人因逾期交房问题与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纠纷,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违约金及利息,阿荣旗法院将案件委派至阿荣旗非诉讼纠纷调处中心,由诉源治理工作站法官进行法律专业指导,针对房地产公司逾期交房产生违约金及违约金数额、如何履行等内容进行调解,最终以代缴物业费形式向百户当事人支付违约金。法官工作站指导调解,有效弥补了诉前调解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调解成功的实现提供了专业支持,结合调解员的专业优势和接地气的调解方式,妥善将纠纷化解在诉前,打开了“法官+调解员”的调解新局面。

“法院+N”工作机制的启动,物业纠纷调解室、政协委员、律师调解室的入驻,为更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了新路径,今年以来,阿荣旗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582件,成功1487件,成功率94.63%。

来源:阿荣旗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