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广东高考出分,学子和家长们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不由想起最近两则炸裂的新闻,一位主角是涟水中专的17岁女孩姜萍,一位则是斯坦福大学博士苏某。
前者以中专生的身份参加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并在初赛取了12名的好成绩,排在她前面的1-11名,均来自清北、藤校等世界名校。
后者则以世界顶尖名校博士生的身份,拟被录取为安徽宿州的乡镇公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引得无数鸡娃家长无限反思。
几乎类似:Who am i and where do i belong?
01
马上高考要出分了,家长们已经挤爆了“高报师”们的直播间,最夸张的据称“直播间3小时进账上亿”。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创历史新高。而相对应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
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跃入龙门,考取心仪的大学,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家长谁不感慨万千。
但现在的高考,不仅是对家长和学生关于专业选择、就业,以及未来规划的一次考验;更多地被视为考研的一次预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考研。
所以相应的,高考胜利的长期幸福感和成就感可能会有所降低。
有这么一组数字,大家可以感受一下:2023年上半年,全国有数百万家民营企业倒闭。
人们也会联想,2024年,会有多少民营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而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占据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并创造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最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
02
作为一个今年xsc的家长,距离高考倒计时6年。
在目前广州这种整体直升/摇号结合的升学机制中,亲身经历过一次,还真是五味杂陈。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得选择,你会更愿意自己的娃能像姜萍一样,不管考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都能坚持做自己,钻研自己钟爱的学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是成为名校毕业的张某,最终考公上岸呢?
大家还记得写了一篇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甘肃嘉峪关选调生吗?
兰州人顾某(武汉大学研究生)考公被选调分配到偏远的嘉峪关市,很不满意。于是便指名道姓地写文章吐槽,迅速在网上发酵。
文章槽点颇多,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
但热议背后,大家争议最大的,还是现在毕业生挤破头都要考公这一现象。仿佛,世上除了考公,再无更香的职业。
我回忆了一下,大概从2014年开始,考公的人数就一年胜过 一年。
如今,十余年时间过去,其热度会否在达到顶点后也开始回落?
毕竟,随着楼市换挡和土地财政的逐渐终结,再加上企业税收受经济影响减少,公务员的缩编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并且已经有城市开始动刀,铁饭碗也不再了呀。
03
当然,比起高考,我现阶段更焦虑的是普高率还不足50%的中考。
娃儿的校长曾经说过,她也曾发自内心地问过自己,能接受自己的娃不读普通高中,去读职校吗?能接受自己的娃可能将无缘别人眼中那些高大上的职业,做个平凡的“普通人”吗?
她说,她的答案还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孩子自己健康、快乐的人生更重要。
并且,说不定,随着就业形势的轮转,以后说不定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出路和薪资不一定比名校毕业生、海归等等来得差。(一点来自菜鸡家长的自我安慰。)
xsc出摇号结果当天,娃的老师跟孩子们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摇中还是没摇中,明天一定都开开心心来上学!”
难道不是吗?没有什么能比开开心心上学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