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档将三餐四季的生活本色品透的美食节目,《三餐四季》从美食故事与文化体验的独特视角出发,以三餐四季的本味去体味时代变迁,传递人间烟火气和美好生活的味道,尝试为美食类节目连接其背后的大众情感、地域文化乃至于蕴含其中的人文价值,为同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

来源:CMNC—广电头条

历史悠远的赤水河畔,除了那些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更是在一半火辣一半柔情的日常生活中,绵延着千年风骨。当豆花面、羊肉粉、豆豉火锅等各色美食弥散于舌尖,辣椒之于贵州人而言,早已不只是一日三餐的调味,更是刻进骨子里的一份偏爱……6月2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贵州篇播出,贵州人的一日之食与生活性味,就这样被巧妙浓缩在了三餐四季的人间烟火里。

作为国内第一档将三餐四季的生活本色品透的美食节目,《三餐四季》从美食故事与文化体验的独特视角出发,以三餐四季的本味去体味时代变迁,传递人间烟火气和美好生活的味道,尝试为美食类节目连接其背后的大众情感、地域文化乃至于蕴含其中的人文价值,为同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在三餐中寻觅城市滋味

唤起观众寻“味”兴趣

人间四季,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走进历史底蕴深厚、美食文化丰富的贵州,究竟哪一丝味道哪一种食材,能窥探贵州这一方风俗?

《三餐四季》有着非常工整而精巧的内容结构。它以一日三餐的美食找寻为始,以对美食贯穿四季所引申而来的情感为终,在讲透三餐的过程中解锁全新的美食地图,为观众拓展地域特色美食的触达边界,实现美食的大众普及。当撒贝宁和王嘉宁带领的两组寻味团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和贵阳市展开寻味之旅,在三餐美食的找寻中深挖市井深巷的人间烟火,也在用味蕾和脚步去丈量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脉络。

贵州人的一日三餐怎么吃?是万物初醒时,遍布街头巷尾的一团雪白豆花加上特制辣椒水的豆花面;是正午时分,以辣代盐将辣椒无限发挥的糟辣鱼;是夜幕降临后,一顿又臭又香让人难以割舍的豆豉火锅……沿着寻味团的足迹就不难发现,《三餐四季》到访的店面不大,却是能轻易就融入烟火生活与味蕾记忆的各色老店。店中满溢着的,是食客们齿颊留香的分享和引人向往的赞叹,在交织着味蕾诱惑的画面中,让可观形、可闻香、可吃味的灵魂美食隔屏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寻常百姓的一日三餐作为索引,《三餐四季》贵州篇的“寻味”之旅将浸润着历史沿革的美食文化,揉碎在一日三餐里,安顿于人间烟火中。借由遵义的豆花面、羊肉粉、糟辣鱼、黔北麻羊火锅,贵阳肠旺面、豆豉火锅等美食中暗藏的贵州人对辣椒运用和控制的哲学,以及非遗美食对传统技艺的种种坚守,让观众在影像呈现中就能真切感受到伴随一代代贵州人成长的、让人想念至今的家乡味道,也在短时间内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当地人的精气神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在引发观众热议美景、美食、特色建筑、民俗活动的同时,也从人文、旅游、自然、历史等各个维度,进一步加深了对大美中国的感知和领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触摸城市温度

感受人间烟火心之所安

如果说美食带给人们的是最直接的视觉味觉冲击,那么美食背后的情感浓度则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根源所在。《三餐四季》贵州篇并没有让节目的镜头停留在美食的单纯呈现上,而是将视角对准那些美食的创造者,透过他们的个人故事,给出的是更具情感价值和生活思考的内容,用一口口美味与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美食与城市相关的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引领观众走进这座城市的内心深处。

美食有滋味,但人间烟火才是居于C位的核心内容。以三餐为脉络,《三餐四季》其实呈现了一个纵横四季、勾连时代变迁的城市故事,由此带来情感层面的深度认同。当寻味团和食客们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了解到几十年间食客们从老店吃到新店甚至每年回家都要到标记着家乡味道的小店来告慰味蕾的习惯性选择,一份思念之情也就变得可知可感。当寻味团走进走马坝菜市场,去感受街头巷尾的人头攒动,食客们络绎不绝、谈笑风生的画面,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温馨场景,既是人间烟火和寻常滋味,也用这样的方式方法生动勾勒出贵州独有的性格底色。

食物是故事的密码,浓缩了丰富的人情百态和地方文化。在映照出熟悉的烟火气与生活质感的同时,《三餐四季》也用“人间”的故事牵动着观众的情感。一碗豆花面不仅是把豆花与面条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遵义美食名片,也包裹了李三父女两代人在柔与韧、传承与坚守自我的选择中找到事业契合点的成长故事,让美食就此拥有了更加值得细细回味的起承转合。

对美好生活的深度挖掘,则是节目得以深入观众内心的取胜之匙。《三餐四季》贵州篇里诠释的三餐,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由身及心的生命体验。

当羊肉粉店老板守护着羊肉粉这一遵义人独有的乡愁之味,不辞辛苦地坚持365天24小时营业,贵阳程肠旺三代坚守着对老味道的传承,火锅店店主老邹与小邹藉由火锅才实现了两代人的和解与体谅,一个又一个原本看似寻常的美食背后,描摹出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文轮廓和幸福底色。而这份独属于贵州的美食回忆,也把市井人文的相互联结从地域的有限空间延展至情怀的无限范畴,以食传情,巧妙地让节目本身变成了一个正向价值的输出出口,成就了不同以往的创新视角。

3

深化央地联动

实现美食与文旅奔赴的价值落地

当下,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三餐四季》以三餐美食破题,在美食、美景与烟火气的融合中引领观众走进一个更有温度的文旅世界,勾连起大家对一座城市的向往与期待,不仅让节目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站在大众视角来看,美食往往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域所具备的内在独特性的最佳代言。随着《三餐四季》的播出,一座座城市向观众展示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各色美食,正在成为当地的又一张文旅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去打卡。比如邯郸的鸡蛋布袋、郭八火烧,保定的“炒代蟹”,就吸引了无数食客心生向往。

据悉,《三餐四季》选取11个省的22座城市进行拍摄,搜寻市井中的烟火气,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各色佳肴,将不一样的城市风貌、人文风情乃至于祖国的大好河山逐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助这档节目,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了更为细腻、生动的诠释,聚拢的是烟火,摊开的是人间,每一道美食背后所承载着的国人的智慧和情感,不仅把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代表与文化符号提炼出来、传播出去,也在无形之中践行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创作初衷,在触发大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也为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形象的破圈传播提供了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