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利川市“非遗”图片有奖征集活动圆满落幕,共征集组图300多组(幅),计2000余张,基本涵盖利川市11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了弘扬我市非遗文化,特开设专栏,对利川“非遗”项目进行逐一推介。今天,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坝漆制作技艺。

本期摄影:陈小林

坝漆清如油,

照见美人头。

摇起虎斑色,

提起钓鱼钩。

名冠全球

坝漆掠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利川的坝漆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利川市在坝漆制作技艺传承中,锤炼出了一批能工巧匠,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漆艺大师洪克俭便是其中一位。他坚持做坝漆工艺40余载,不忘初心,孜孜以求,力求将每个坝漆成品做到最好。近年来,他取得多项国家级专利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等荣誉。2022年,洪克俭被评为恩施州首届“硒谷英才”之杰出人才。

“生漆加工调制是传统行业,要想做强做大、造福百姓,仅仅沿着前人的道路远远不够,还要在继承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使之发扬光大。”洪克俭表示。

来源 :文旅利川

编辑|小 胡

审核|程庆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