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家长里短”,叫“婆媳矛盾”。

也有一种“家长里短”,叫“成为娘家人”。

01 “凭啥姥姥带娃要付钱,奶奶免费带娃?”

小区里有一户人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宝妈小柳有一个1岁大的儿子,照顾月子、带娃,一直以来都是婆婆在这里帮忙。

前些时候,公公生病了,婆婆不得已要回老家照顾老伴儿,便想着让小柳的妈妈来帮照顾一阵子孩子,小柳打了个电话后答应了。

于是,婆婆回老家照顾了老伴儿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又回来帮带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婆婆回来之后,从儿子那里得知,儿子这一个月给了丈母娘3千块钱,便不乐意了,问儿子为啥要给,儿子说:“小柳让给的,给就给了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婆婆气坏了,在小柳下班之后质问:“凭啥孩子姥姥在这里带娃,你要付钱,我这个奶奶,就免费带娃了?

小柳没想到,婆婆会计较这个。

但是,本着一家人和睦相处的原则,小柳耐心地对婆婆解释:“孩子跟你家姓,我是嫁过来的,我妈还要帮我弟带孩子,这次我妈过来,我弟媳就得一个人带2个孩子,很辛苦的,不给点钱给我妈,我怕我弟媳会有意见。

宝妈的回答,让婆婆哑口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家人、亲人相处的关键词:分寸感

虽说,现在不少人已经不再重男轻女,但是,有些传统,根本无法立即改变。

就比如,女儿嫁人。

或许独生女还好一些,但是,家里有哥哥弟弟的女生,在嫁人之后,娘家对于自己来说,就已经从家人变成了亲人。

对于小柳而言,自己的亲妈,即便再亲,来帮带娃的一个月里,也是在帮老公家带娃。

即便弟媳不会说什么,但是,弟媳现在才是娘家的家人,自己的亲妈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在需要为自己这个“亲戚”帮忙的时候,小柳就得表达感谢。

亲妈不一定需要这份感谢,但是,弟媳却是需要的。

因为,这就是分寸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有一对认识的夫妇,在大儿子结婚生子的时候,买房买车出彩礼,婚后儿媳和一家人相处也很融洽。

但是,去年小女儿大学毕业了,有一个对象。这对夫妇想让小女儿有底气地结婚、生活,所以用这几年的积蓄,为小女儿付了一个房子的首付。

这时候,原本和一家人相处很和谐的儿媳,不依了。

在儿媳眼里,二老的钱,要么用于自己养老,要么是留给儿子孙子的,怎么可以为女儿花那么多钱?

女儿嫁人,这钱,应该是婆家出。

这对夫妇也是被气得不轻。

小柳的婆婆,之所以哑口无言,是因为她婆婆也意识到,这是分寸的问题。

而这对夫妇的儿媳,会为了钱和公婆大闹,也是因为分寸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儿媳没有分寸,管起了公婆对自己钱财分配的事情,这也让一家人原本和谐的关系,开始产生裂痕。

想要家人、亲戚之间的相处和谐,分寸,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小夫妻俩的事情,婆婆少掺和,不但利于年轻人的感情,也有利于避免婆媳矛盾;

比如,公婆爹妈有多少钱,那终究是他们的钱,无论他们是将钱给自己还是给别的子女,那是他们的自由;

比如,家里若是有不知分寸的人,那么为了家庭和谐,这种不知分寸的,只能尽量远离。

03 分寸感背后的“养老问题”

其实小柳婆婆最终哑口无言,还因为一件事情,那就是小柳在看到婆婆尽心尽力带娃,还照顾自己月子的时候,就对婆婆说:“你养我小,以后我定然养你老。”

婆婆是能够感觉到的,小柳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儿媳。

当然了,生活中也会存在一些“不公平分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下有一对老人,张阿姨和老伴儿,有一儿一女。

对于儿子,他们夫妻俩并不怎么上心,但是对于女儿,那是相当上心,买房买车、带娃、送吃的、给体己钱等等,都是儿子儿媳包括孙子孙女从未享受过的。

张阿姨的儿媳,也是个有分寸的,既然你对我们爱答不理,那么我们也不上赶着。

在老公要去看张阿姨的时候,儿媳从未阻拦,儿媳觉得,这是身为人子应尽的本分。

但是,上一次张阿姨住院,老伴儿让儿媳回来伺候的时候,儿媳并没有回来,儿媳对二老说:“我知道分寸,希望你们也知道分寸。”

这个分寸,不言而喻了。

在有好事儿的时候,只想着自己女儿,在需要人照顾了,就想儿媳来,也没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会劝张阿姨的儿媳不要去和老人计较,儿媳是这么说的:“你们劝我不要和他们计较,咋就不知道劝他们对孙子孙女,对我和我老公好一些的?不要只知道做事后好人。”

那些人也是被怼得满脸臊色,没人好意思再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德报怨,是好事儿。

但是强迫别人以德报怨,那倒真没必要。

04 写在文末

其实看看身边那些比较和谐的家庭,你会发现,要么有一个不断忍让、一直以德报怨的,要么是一家人都知道分寸的。

和所谓分寸?

说话,做事,都有适当的标准或限度。

有分寸,有善念,才能更和谐。

PS:图片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