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东莞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到澳门科学馆参加由莞澳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传承·发扬·展示”莞澳文化交流座谈会。桥头莫家拳武术队青年中坚力量莫锦满、莫梓良等5名代表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设有开幕仪式、非遗宣讲、非遗欣赏、非遗问答及非遗品尝等五个环节。其中,在非遗宣讲环节,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莫家拳第六代传承人莫梓良以《创新莫家拳传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主题,向现场与会人员介绍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概况、莫家拳进校园、莫家拳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让澳门同胞加深对莫家拳传承与发展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拳拳有力,脚脚生风。在非遗欣赏活动环节中,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莫锦满、莫梓良分别展示了开口拳、下山虎拳,周迎肖(女)、莫俊炜、莫钟华分别展示了谷穴拳、桥头拳、再战拳等莫家拳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莞澳文化交流座谈会于2023年启办,今年是第二年,活动邀请了莞澳两地的专家和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传承进行探讨,通过学习、欣赏和品尝非遗美食,让两地青年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莫家拳代表队方面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莞澳文化交流座谈会活动,加强大湾区非遗的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拓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的保护与发展空间。

莫家拳展示平台

从小镇走向国际都市

莫家拳属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流传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2021年莫家拳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莫锦满、莫梓良。

近年来,桥头镇打造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市级非遗工作站等多个莫家拳传承基地,为莫家拳的传承发展提供场地保障。桥头镇以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实现莫家拳传承人老中青的延续。

一是开展莫家拳进校园。编写《莫家拳少年团体拳》《莫家拳拳操》等学习教材,在全镇13所学校全面开展“莫家拳进校园”体育教学,累计已有近十万名孩子青少年知道莫家拳、接触莫家拳、学习莫家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开展莫家拳进社区。桥头镇充分利用石水口、大洲社区传承基地开展莫家拳公益培训班,并通过正月十二大洲游会、石水口村老人节等传统民俗活动进一步推广全民参与学习莫家拳,进一步达到“人人热爱莫家拳文化,人人参与莫家拳传承”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莫家拳亮相各大舞台。桥头镇多年来通过展演、比赛、交流等多种方式弘扬莫家拳文化。莫家拳从在村里传承教学、展示展演,到镇一级统筹参加各类晚会演出,再到国家、省、市平台展示展演,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推动莫家拳发展传承取得新成效。2023年11月,莫家拳到上海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演;2024年5月到北京中央歌剧院参加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与人民同行”——优秀原创作品文艺晚会的演出;2024年6月,参加广东省武术非遗传承与发展专场展演互动交流会。近年来,莫家拳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多次采访,利用各级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充分展示莫家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打造莫家拳潮玩IP。2023年1月,桥头镇正式发表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的首个非遗潮玩IP“莫达达”(MODADA),5米高的莫达达潮玩雕塑也同步亮相。同时,推出“莫达达”毛绒公仔、莫家拳主题立体日历、莫家拳非遗纸巾等系列文创产品,展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让“莫达达”形象更具传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来,桥头将以 “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文化活镇战略,聚力打造莫家拳文化IP,推动莫家拳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图文:桥头文化服务中心

编辑:郑凯峻

编审:邓佩珊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莫家拳亮相澳门“传承·发扬·展示”莞澳文化交流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