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白鱼

“团队让她歇歇吧”

“太累了嗓子遭不住啊”

赛程过半的本期《歌手》,被评渐露疲态;而本来因为上一期《Bored》惊艳全场,而让观众大抱期待的袁娅维,这一期翻唱顺子的《Dear Friend》,也稍稍让人失望。

不少乐评人用“疲惫“来心疼袁娅维的嗓声,刚在隔壁《浪姐》连轴转,以及临场选曲,确实给她的状态带来了一定影响。 而她本身的骚灵风格是否能在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仍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娅维出生在湖南怀化,2012 年以改编的《弯弯的月亮》从好声音脱颖而出,得到刘欢赏识,作为推荐歌手参加了 2015《中国之声》,以此为跳板,走向更风格化的舞台,在《中国有嘻哈》帮唱留下极富张力的舞台,在《歌手当打之年》以《盛夏光年》突围,最终获得亚军,后来一直在各大音综上成为常驻嘉宾。 走过十余年,融合的 urban 风格,松弛的律动、丰富的和声、过人的音准和表现力上的张弛有度,让她在女歌手里鹤立鸡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她对爵士、灵魂乐的掌控和驾驭,本届歌手那英“守国门”期间,想到要对战两位欧美大 vocal 时,她是网友千呼万唤的实力之选。

她以自己 2023 的单曲《Bored》揭榜,展现了她丰富的声音表情,松弛的情绪状态,错落有致的律动,嬉笑之间不费吹灰之力的高音,可在惊喜的实力揭榜之后,第二期《Dear Friend》却令她迅速跌落到排位尾端,像一颗「风格弃子」,证明了内娱也有骚灵赛道的大 vocal 之后,观众迅速陷入了审美疲劳。

除却《Dear Friend》的整体表现有失水准之外,歌手舞台上,曲折转音和复杂和声的音乐确实一直不吃香,炫技、刻意、唱什么都一样、做作、难听这样的评论也不在少数。

出道十余年,袁娅维说自己在小众赛道上仍感寂寞,而她处境的不温不火,也确实让我们能够管窥 uban 赛道在内娱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出道 10 年

归来仍是小众歌手

今年早些时候,袁娅维公布了自己的演唱会售票,并附文:小众歌手第一次万人现场。不禁令人惊讶,有骚灵天后之称的她,竟然如今才有万人现场的演出机会。

袁娅维组过很多乐队,有 A Cappella,民乐,还有两只 R&B、灵魂乐的乐队,也会几年如一日的出现在爵士音乐节上,兴趣广泛,保持着对各类音乐风格和驾驭能力的饥渴,在小众的音乐市场上活跃,在 CGTN 采访中,她透露十年过后,更多人开始接受她的风格,聆听她的音乐,她对此感到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娅维其实不算大器晚成,她一直在唱歌和从事音乐工作,只是作为爵士/灵魂乐这个赛道的歌手,本就相对来说寂寞一些。 给这个风格的主流舞台其实非常少,要深耕多年,等待机会被看到。 而且爵士、灵魂乐方向的歌手,要更细致的训练自己的律动,也因为和声变化更复杂,音准也是很大的挑战,持续进行现场演出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声音细腻的 urban 歌手,她的音乐聆听场景本就更接近私密和陪伴,不是牵引着大家冲去现场的那种风格,这样的风格也限制了她在各类节目曝光时候的人设,她好像只能代表一种风格和声音,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亟待讲述自己故事的歌者,会让观众更难建立情感联结和认同。

这样的歌手,更需要多方位的展示自己,才能组合出来她的听众画像。

2.

小众全能音乐人

主流翻唱钉子户

《天真时间》的采访中,杨天真让袁娅维二选一,是做成功的翻唱咖还是做无人问津的全能音乐人,袁娅维回:自己的话选二,但是为了我的团队,翻唱也得做,没办法的。这仿佛一语道破了她的生涯困境,她的作曲、编曲、制作和融合风格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无法在更大的舞台上转化成她的影响力

如果抛开作品,而是从她活跃在内娱乐坛的音乐经历而看,她确实是音综钉子户,音乐平台收听率高的代表作,除却非常传统的华语流行歌,就是她在各大音乐综艺留下的所谓「神级现场」。

观众争议之中,可能没人意识到袁娅维自己也并不想只做这样的音乐。 其实是她的风格和音乐形式无法在如今「奇观」化的的音综“斗兽场”里展现。 而也是这个原因,她作为歌手的大众形象和作品之间越发分裂,近年来她的音乐风格和制作上越发的精致和内敛,她却仍不断以大 vocal 身份参加翻唱类综艺,只将自己的风格和技巧带给了作品,没有持续累积新的面相和可能。

提到袁娅维,观众能想到的代表作,都不是她自己坚持的风格。而她作为歌手的定位也比较尴尬,她既不是直接、炽烈的传递感情和画面的抒情歌手,也不是花样百出、能够完全点燃现场的鬼才歌手,也不是残酷率真的新生代女性唱作人,而真正对应上欧美的灵魂乐歌手,她又显得缺乏个性和强调,又显得更流行和保守。

内娱又刚好逐渐进入了「唱将疲惫期」,她不能再继续复制“主流”的自己了,而应该让她的特殊性绽放。

3.

灵魂乐需要去掉矫饰

拥有自己腔调才动人

袁娅维其实一直在 urban 的赛道上努力着:出道十余年,交出《T.I.A》《TIARA》《1212》《ONCE UPON A MOON》《TRIP》《在与生俱来的不平衡里》六张完整专辑。即使她的探索在观众眼里,是相对比较模糊的。

她一直给人一种综合分非常高,但是没有偏科的记忆点的感觉。其实这和她唱法上太过依赖转音、颤音、怒音有关系。太多的技巧会将音乐的故事性模糊掉,太一致的唱法也会让观众对她的舞台表现一直有固定的预期,没有预期违背,就没有吸引力。其实如果我们去看欧美的同类歌手,我们会看到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清晰的腔调。

同样是爵士和 bossa nova,袁娅维比 Laufey 这样隽永的爵士女声,多一些都市和性感,她的 R&B 比 Eloise 这样的独立取向的唱作人,音乐织体更复杂,更有力量和野心,但 Eloise 节制的、耳边的轻轻唱的感觉,更能够表达都市女性的自说自话。

如果比较欧美有教会福音背景的灵魂乐歌手,袁娅维的音乐又缺乏一些群体性、激励人心、悲悯的能量。 在这种情况下,翻唱其实会一直让袁娅维处于一种全副武装的战斗状态,她没办法去找到自己最动人最真挚的声音在哪里。

“唱商”除了技巧和能力,还有了解自己声音和作品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最符合作品的形式,突破自己习惯的唱法,比如这次的《Dear Friend》,就适合减少转音,用直接的声音去打动人。如果有听过顺子的版本,会发现,她不但不会在唱每个音的时候都强调自己的爵士身份,反而她用最白的,最叙事的、再普通不过的说话的感觉来唱,但沧海桑田的感觉就细细的流淌出来。

2014 年袁娅维的第一张专辑《T.I.A》发行,以比较简约的原声乐器,突出人声变化的方式呈现她的音乐世界,还有非常多港台节奏布鲁斯的痕迹,野心很大,感觉要把 urban 赛道整个吃下来,后续也有延续这样的探索。如果细致去听前期的专辑,会有点不清楚她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反而沉浸在十八般武艺里,不太一样的是 2021 年《ONCE UPON A MOON》之后,逐渐内敛了很多,也有非常出色的细腻的故事表达。到 2022《TRIP》中,空灵的候鸟飞过,点缀一样的吉他,突出了她迷雾一样的嗓音,她用在耳畔的声音诉说着秘密,风格逐渐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舞台之下,袁娅维早就开始往更个性化的 neo-soul 歌手转型,不再去成为一种氛围,而是歌唱更接近自己的声音,她的个性也逐渐立体起来。

这样的尝试,我们逐渐在她的新作品里看到。

urban 赛道最重要的是把节奏布鲁斯、爵士、蓝调这样的风格融会贯通到自己的音乐表达中融合到自己的文化、日常和情绪里,成为自己的武器库,而不是成为自己的衣服。在《大哉问》中,袁娅维放下十八般武艺,用既都会又私密的语调,婉转的将意识流的文本呈现出来,是她更歪斜而不主流的探索。

希望她能够拥有更多这样展现“真我”的机会,不再被“挟持”在主流和小众之间,而是拥有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