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无论是官方和民间在对华关系这个问题上,总是会有一些令中国人很难理解的想法,比如不久前印度专家普拉文·索尼在他的新作《最后一战:AI如何塑造中印对决》中,列举了他认为中国击败印度的十大好处。

首先要指出的是,索尼认为的这些好处,首先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事实,也就是中国与印度确实可能开战的前提上,这也直接反映出印度社会对中国的成见真不是一般的深,而要破解这种成见,目前来看很难有什么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境冲突的风险依然客观存在)

先来看看索尼认为的好处都有哪些。

第一是中国会发动“短暂而决定性”的战争,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

在展示决心之后就是次一级的细节,例如中国会要求印度政府关闭位于喜马偕尔邦达兰萨拉的分裂势力大本营,这是第二个;

击败印度后的第三和第四个好处,是中国获得了南亚地区的地缘价值,并且让亚洲进入单极化时代,也是中国获得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一步。

第五个好处,是失去印度襄助后,美国在整个南亚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将陷入困境,潜台词就是中国成功将美国赶出了南亚和印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拉文·索尼在印度一众专家中算比较清醒的,但依然跳不出那个圈

第六个好处就比较发散了,索尼认为“一带一路”会成为亚太安全架构的基石,意思是中国将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发展;

第七、八、九条都有关领土争议问题。在打败印度后,中国与不丹的边界划分快速解决,不丹也有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列城地区会被并入阿克赛钦。中国收复藏南地区之后,印度各个东北邦,也就是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等邦会有更强的独立倾向。

最后也就是第十条才涉及到军事,索尼认为解放军通过击败印度军队来验证军事理念和战役战术理论,从而在对美国的军事斗争中取得先机。

此外,实际上还有个“第十一条”,索尼在书中认为中国可能会考虑用打击印度的方式,来震慑“台独”势力。

这个观点的核心是,他认为如果中国通过武力解决台海问题,会有很有大可能与美国爆发武装冲突,届时中美很可能无法控制冲突的规模和走向,也都无法保证能达成目的,而且武统也有可能影响“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中国主张的和平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要威慑“台独”,直接动手就可以了)

这些看法看似客观,但因为建立在中印开战这个虚构的命题上,所以很难说有什么价值,例如中国会通过打击印度的方式来威慑“台独”,这个想法成功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却一头扎进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南辕北辙。

直到现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依然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解放军的训练和装备方向也是针对台海的特点,以及如何防止域外势力介入,这些都不是针对印度。退一步说,即使要威慑“台独”,也绝不会选在几千公里外的中印边境,如此本末倒置的思路,大概也只有印度人想得到了。

索尼还特地提到领土问题,这就更是陷阱了。首先中国与不丹的边界划分,不是在中国打败印度后会解决,而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解决,只要双方都拿出诚意来,边界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索尼这样说,无疑是暗示中国是个以武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国家,应该被国际社会谴责,但习惯以武力解决领土划分的恰恰是印度,锡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里还要点明,中印边境问题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中国对任何国家都保持基本尊重,自然也包括印度,不然也不会有十几二十几轮中印军长级会谈了。

中印边界划分迟迟没有解决,也是印度方面始终不愿意拿出真正的诚意解决问题,甚至都不愿意放弃不现实的幻想。

至于印度东北各邦是不是会闹独立,这是印度的内政问题,无论何时中国都尊重印度人民的选择。索尼提到的,其实也是印度国内一直都有的看法,即中国会通过支持印度东北各邦独立,来进一步削弱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加拉国民众抗议印度干涉大选)

这种不能再典型的“分而治之”想法,也是印度继承英国殖民主义思维的一种体现,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必定也必须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侵略、分裂和控制其他国家。

说到底,这就是殖民思想的遗毒,印度显然没有彻底根除这种思想可以滋生的温床,或者说印度政府本身就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深信不疑,并一直践行这种思想,以至于引来了南亚各国的抗拒。

包括索尼列举的这十条好处,每一条都是印度看到中国逐渐具备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潜质之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恐惧,说到底还是不相信中国真的可以做到和平崛起,因此将中国描述成穷兵黩武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山地冬训的解放军西部战区特种部队官兵)

这种成见并非中国的问题,而是印度和印度社会依然停留在过去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笃信丛林法则,拒绝共同建立一个人类共同发展的时代,印度迟早要为此付出代价,或者被新的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