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3岁的毛主席逃学游玩被先生抓个正着。毛主席只作了一首诗,便让先生佩服不已,当即断定:“这个伢子日后必是栋梁之材!”
毛主席刚开始求学的时候,进的是传授旧式教育的私塾。
那时候的私塾教育极度僵化,学生整天就是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毛主席对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于是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毛主席经常逃出课堂,到外面游玩。
那时候毛主席脑海中就有朦胧的想法,他觉得整天闷在课堂里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久而久之还会让人的脑子变得跟木头一样,在学习之余,学生也要多亲近大自然,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耳聪目明,也可以保持心胸开阔。
这样的思想贯穿了毛主席的一生,1917年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这篇雄文中把这种思想概括成了十个字: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有一天,毛主席又一次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先生离开课堂后偷偷溜出私塾,前往县城。
问题是,去往县城的路并不近,毛主席又是第一次一个人去县城,结果不出意外地迷路了,在外面绕了三天才回到家。
发现毛主席不见了之后,毛主席的父母吓坏了,这三天时间里面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唯一的事情就是去每一个能想到的地方找毛主席,直到毛主席自己安然无恙地回来。
毛主席虽然回来了,但原来的私塾先生再也不敢收毛主席当自己的学生了,毛主席的父母无奈,只能把毛主席送到了毛宇居开办的私塾里。
毛宇居是毛主席的堂兄,对自己这个堂弟“调皮捣蛋”的名声,毛宇居早有耳闻,更是知道毛主席是个“逃课小能手”,于是一直对他严防死守。
奈何私塾里面教授的东西实在枯燥,而且远远跟不上毛主席吸收知识的进度。
在八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通过自学学完了四书五经,之后毛主席又开始遍览史籍,一边读还一边对照,一边做笔记。通过自学的方式学完史书之后,毛主席又开始广泛阅读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而这个时候,毛主席的学习进度更是不知道把同龄人甩到哪里去了。
因为这样的原因,毛主席就更加渴望接触外界的世界和新鲜事物,基本是先生前脚离开教室,后脚他就溜出去了。
有一天,毛宇居有时需要离开教室,于是给学生们布置完课业就走了,走之前他还不放心,专门警告毛主席不要乱跑。
结果不出意外,他前脚刚走,后脚毛主席就跑到后面山坡上游玩了好长时间,等毛主席兴尽而归的时候,毛宇居已经黑着脸站在教室里等他很长时间了。
毛主席脸不红心不跳,坦然自若走到毛宇居面前。
此时毛宇居心里有点犯难,自己这个堂弟学生虽然调皮捣蛋,但是天分高的吓人,一般的体罚对他没用,普通的课业又难不倒他。
正在毛宇居心中暗暗发愁的时候,看到院子里的天井,于是计上心头,要毛主席当场作诗,赞一赞这天井。
让毛宇居没想到的是,毛主席脱口而出一首五言诗《井赞》,不仅韵脚平整,而且言之有物,借着天井指出毛宇居教育工作里的弊端。
毛宇居听完之后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感慨:“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知道自己的这个堂弟学生以后必定成为了不得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