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压境、唇亡齿寒。

面对如此情况,我国不得不派出志愿军前往朝鲜,加入抗美援朝的行列之中。

在战争胶着时期,一名国军战犯想出了两条对敌妙计,大力缓解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艰难处境。

毛主席知晓此事后很是高兴,下令将其特赦。

此人是谁,他究竟想出了何等妙计,竟然能让毛主席亲自下令特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战士们正在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战场

一、报国壮志、功勋之臣

1952年,一身素衣的男子慢慢走出了功德林。

阳光照耀在他沧桑的脸上,一行热泪随即流下。

嘴里还在念叨:“我终于能够和家中妻儿团聚了!”

此时,被特赦出狱的吴绍周宛若新生,他一身的锋芒已被磨去了大半,再没有人能看出他也曾半生戎马、纵横沙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绍周

战乱纷飞的混战年代,年仅20岁的吴绍周毅然决然辍学参了军。

他脱下了长衫,摘掉了眼镜,丢掉了手中的毛笔,换上一身军装,开启了这匆匆几十年的军旅生涯。

初生牛犊总是不畏惧苦难,三年的摸爬滚打让吴绍周很快成长起来,褪去了一身的稚气,顺利加入了国民党的队伍之中。

他不俗的军事能力也将要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日军对我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抗击日军,保家卫国已是迫在眉睫。

平津被攻之后,日军对长城南口虎视眈眈,有发动战事之意图。

南口地带倘若落入日军手中,那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将避无可避,迟早成为日军的口中之食。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只能死守南口,守护住最后一道屏障。

彼时,奉命驻守南口的正是吴绍周。

面对数量庞大的日军,吴绍周明白:不能硬刚,只能智取,等待援军才是自己的最后活路。

于是,吴绍周不断变化阵营,根据前线士兵传回的战报调整迎敌策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亡,对日军进行牵制。

利用地形优势和针对性战略,吴绍周前前后后击退了日军几次,死守十日之久。

奈何寡不敌众,纵使吴绍周有万般本事,也抵挡不住千军万马。

在迟迟等不到援军的情况下,吴绍周只能做出最坏的打算,听从上级指示,率领部下从南口撤军。

孤军奋战、腹背受敌,却还能坚持半个月,未让日军占到便宜。

如此英勇事迹很快在国军阵营里传遍了,吴绍周的名气自然也变得响当当。

而这,只不过是吴绍周初次崭露头角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吴绍周便参与了台儿庄战役、鄂北战役和豫南战役等。

无论是战前精密的准备工作,还是战后每次进行工作总结,对战术进行复盘、分析,都让不少国军战士见识到了吴绍周的智谋。

在他非凡的战略眼光和过人胆识的加持下,吴绍周的部队在众多队伍中属于佼佼者,实力雄厚,战斗力惊人。

吴绍周善于用兵,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诱敌深入,层层击破,他的能力被多方认可,自然也被我党看在眼里。

况且,吴绍周洁身自好,不同于其他国军将领一样以权谋私、贪恋钱财,属实算是一股清流。

饶是这样一位抗击日军、杀敌无数的英雄将领,竟也因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免不了陷入对同胞大打出手的艰难境地,进退两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