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24日,中国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命名交付,并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这艘船本身代表着中国在破冰船这一特种船舶制造领域上取得的突破,毕竟续航力14000海里、一次补给可维持80天海上生活的庞然大物,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的。

但此船真正的影响并不在纸面数据上,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甚至能牵动美俄这两个大国的关注焦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看中国造这艘船的目的了。放眼当今世界,用得上这种吨位的破冰船的地方只有两处,南极和北极。南极还好说,中美俄三国都有些鞭长莫及,但北极毫无疑问是当下美俄角逐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去年下旬开始,美俄接连围绕北极展开了多轮交锋。先是普京宣布从2024年开始北方海路全线冰级货船将全年通航。所谓北方海路,就是北极航道中连接亚欧的“东北航道”,比传统的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路线缩短三分之一。随后美国国务院发布美国延伸大陆架界限地理坐标,单方面宣布在北冰洋等区域延伸大陆架的主张,总面积大约100万平方公里,此举引发俄罗斯强烈抗议,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宣布要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当下美俄两国都在加强自己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力,这块原本和平与稳定的地区已成为美俄这两个大国的博弈场。美俄这样做自然不是无的放矢,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北极圈蕴藏着多种用途广泛的矿物,包括制造电池用的锂和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的元素等;从经济角度来看,上文已经提到了开辟北极航路对运输的影响;而从军事角度来说,北极厚厚的冰盖天然是核潜艇的庇护。更重要的是,北极是目前少数尚未被大国完全控制的区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建造新破冰船,恰恰是美俄这两个已经在北极捷足先登的国家所担心的事。其实中方早在2018年便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这份白皮书,其中清晰地记载着要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合理利用北极资源。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像样的破冰船怎么开发北极?此船的下水意味着今后中国一定会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勘探北极,进而在北极地区释放自己的影响力。此消彼长之下,美俄自然会有些“危机感”。

目前来看,围绕着北极的国家不算少,但掌控着北极的国家就只有美俄两个。一旦中国牵扯其中,那北极由美俄控制的局面就将出现改变,中国也能在北极利益上分一杯羹,这对美俄来讲自然不算是好消息。不过,美俄也没有立场阻止中国的行动。早在1925年中国便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该条约是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中国在2004依据此条约的规定建立中国北极黄河站,这比美俄两国在北极你争我的行为夺更有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考虑到俄罗斯被俄乌冲突牵制在了乌克兰,美国被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分散了精力,当下正是中国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北极影响力的好时机。中国的造船业水平摆在这里,2023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像“极地”号这样的破冰船一旦得到可靠性验证,迅速扩产并不困难,美俄即将在北极迎来一个全新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