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和一个老同学聊天时,她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老公很大男子主义,脾气也很暴躁,话说急了,也会对我动手。”

“我真的过不下去了,无数次想要离婚。可是一想这,我又会可怜孩子。

放弃孩子离开,我做不到;但是带着孩子走,我又没有把握一个人养他。”

说着说着,她忍不住落下泪来:

“说到底,还是我自己太没用了,如果我再独立一点、再强势一点,就不会这么消耗了……”

我很心疼她,不单单是因为她承受着生活里的委屈;

还因为在这些外在的委屈之下,她又给自己添上了无休无止的自责和羞愧。

她没注意到,她正在欺负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别人欺负可以反击,被自己欺负最无力

很多时候,我们能轻易识别出别人的欺负。

我们可以选择说“不”,也可以选择适当忍耐。

无论如何,我们能觉察“被欺负”的境况,为自己做出选择。

但在面对“自己欺负自己”的情景时,我们却常常意识不到,甚至变本加厉地自我伤害。

这样的境况,在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女性身上尤为常见。

  • 明明身体病痛、累到了极限,需要休息。

然而一想到那些未完成的工作,内心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让她们无法停下脚步。

“再坚持一下。”

即便咬牙坚持到她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也常常会在躺下后,开启自我审判的“刑场”,焦虑、自责:

“耽误的事太多了。”

“我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这里做得还不行,那里做得还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明明自己在感情中遭遇了背叛,需要慰藉与支持。

却忽略自己的委屈与愤怒,一遍一遍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自己究竟哪一步走错了,才会被别人“丢弃”:

“我到底做错了,他才会选择背叛我?”

即便找到了是对方三观的问题,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付出和信任,怀疑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批评自己太过天真,没有早点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真的是活该。”

“如果当时更聪明一点,更懂得保护自己一些,更狠一点,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明明努力充实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了成长,却很难为自己进步欢欣、喜悦。

而是想到过去的那些“错误”,内心就像被什么鞭笞了一样,充满了羞耻与悔恨,无法释怀。

“那时候怎么会这么蠢,做这种事?”

即便现在知道了原因,也很难真正向前看,而是不断鄙视、批评、拒绝过去的自己,时刻警戒着曾经的失败和不小心。

“以前的我就是个傻x。”

“一定不能再像从前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欺负自己”,是在认同别人欺负你的行为,从而不断加强“我不够好”的信念。

人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欺负你,别人欺负你,你随时可以反击,最可怕的是,你联合那些欺负过你的人,在往后余生,一直欺负你自己:

“我为什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我为什么这么懒、这么笨、这么情绪不稳定?”

“我不够好,我没脸休息,人生这么苦都是我自作自受!”

内化别人的欺负以后,无数次的自我批评与否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负重不堪,身体、心理都会觉得委屈、不堪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个朋友就是如此,怀孕期间身体状况很糟糕,有妊娠高血压,身体还缺锰缺锌,需要严格控制饮食;

她找来母亲帮着照顾自己,可她母亲和自己的丈夫完全不对付,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架。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忍不住在心里责怪自己:

“都怪我的身体不争气,要不然也不需要妈妈过来,搞得家里气压这么低。”

明明她才是最需要呵护、也是最脆弱的时候。

但她却羞于寻求帮助,甚至把自己的“求助”看作是对他人的负担。

结果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霸凌”自己:

明明已经很累了,想请个假还要斟酌很久,总觉得离开岗位是一件“很不负责”的事;

明明是对方伤害了自己,却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才会让对方这样对自己。

长此以往,我们消耗着所剩无几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疲惫、虚弱、摇摇欲坠。

可临到头了,我们依然斥责自己:

“要是我再独立一点、再有能力一点就好了……”

欺负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到底在“联合”谁,一起欺负你自己?

“喜欢”欺负自己的人,通常都能从性格中找出这样一些特征:

缺乏安全感、讨好型人格、要强、完美主义……

它们看似向着不同的方向在发展,但其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匮乏和创伤事件。

可以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小时候,你晃晃悠悠地拿起一只杯子,正想感知这个杯子的触感、纹理,却不曾想,手指的力量不够,一不小心,杯子摔倒了地上。

你听见一声尖锐的呵斥:“一个杯子都拿不稳,真没用!”

如果你被这声音吓到,选择下一次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再转头寻求那个声音对你说:

“真乖,真听话。”

或许你就变成了“没有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的那一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选择自己约束自己,给自己制定规则,稍微做不好你就浑身难受。

或许你就变成了“要强”、“完美主义”的那一类人。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在无形中认同了那个外在标准,认同了那个呵斥的声音:

“是呀,我应该做得再好一些。”

因为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被呵斥、被责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被“讨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得到爱,为了被接纳、被认可,我们索性抛掉内在的自己,转而认同外界的声音。

“我本来就该更努力点。”

“完成这点事有什么好高兴的,我还有那么多事没做。”

“口口声声说自己努力了,却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我努力到哪里去了?”

“我真没用……”

于是,我们各种“欺负自己”:

总对自己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理应做得更好,总觉得自己还不够逼迫自己,不然可以做得更多。

我们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对自己充满了无尽的质疑和自责。

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却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外在标准”,一套是“内在标准”。

外在标准很容易看得见,我们只需要根据社会的既定“标签”去对照就可以了:

好女儿的标准、好员工的标准、好妻子的标准、好妈妈的标准……

只要达到了标准的“KPI”,我们就很容易评判这些外在身份的“好坏”。

比如:

有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有没有让领导满意;有没有让老公有归属感;有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幸福。

但外在的标准用得久了,我们就会不自觉把它内化成了“内在标准”——

总觉得必须满足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外在的标准永远没有上限,而内在的标准又是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

因为内在的部分住着一个小小孩。

她不需要“KPI”;

她需要被安抚、被照顾、被呵护、被鼓励;

她需要不上进、不努力、不追赶、不督促。

她需要没有条件地被爱。

她需要缓慢的、温柔的、允许的、顺势而为的力量。

她,正是我们内心最真实、最脆弱的自我。

当我们一味用外在的规则去强迫内在小孩,让她去追赶“KPI”,她就会变得焦虑、压抑、内耗。

这也就是我们“欺负”自己的地方。我们在联合父母、伴侣、甚至是这个社会一起在欺负自己。

所以,想要不再内耗、不再焦虑,就是要保证外部规则和内部规则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停止欺负自己,学会宠爱自己

我曾经也喜欢欺负自己。

给自己定下很多任务,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计划稍微有一点被打破,就埋怨自己“不够自律”、“不够上进”。

直到有一次患上重感冒,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躺着休息。

休养过后回来发现,天并没有塌下来。

我的人生也没有停滞,各种想象中的“坏事”,根本没有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并不是非要把自己逼上绝路才算是“优秀”。

适当允许自己休息,也是可以的,甚至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所以,不妨停下来,尝试接纳自己的“不作为”。

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不那么好的妈妈;不那么勤勉的员工;不那么完美的妻子;

我们可以放下那些无休止的自我批评,学会宠爱自己。

我有几点方法,或许能帮助你自我觉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开启“自我对话”日记。

它不仅帮助你记录下每天的感受和经历,还能让你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你可以选择传统的纸质日记本,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日记应用。

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用来写下你的想法和感受。

具体的技巧是,使用引导性问题来询问自己。

比如“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或“我今天感到最困扰的是什么?”

然后,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不要害怕写下那些可能让自己不舒服的真实感受。

比如:“我觉得我还是很没用”、“我觉得总可以做得更好”。

在日记的结尾,写下至少一条自我肯定的话语,如:

“我今天尽力了,这就足够了”。

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以更加同情和理解的眼光看待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从第二视角,培养自我同情心。

每天花点时间对自己说些积极的话语:

比如“我今天做得很好”,“我值得休息和放松”。

当你犯错或遇到挫折时,不要自责,想象如果是你的朋友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安慰他们,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董宇辉曾在直播间说过这么一番话:

如果过去选错了就选错了,做错了就做错了,别一遍遍的后悔,总寻思如果当初怎么怎么样就好了。

别欺负当时的自己,当时你一个人站在雾里也很迷茫。

就算重新开始,你还是会选这条路。

不要去美化那条你没选的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对错都算数,你脚下的这条路就是最好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以现在的认知,指责过去的自己。你现在的高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过去的自己。

生活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旅程。

允许自己有时快,有时慢;允许自己有时前进,有时停滞,有时后退,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风景。

愿我们勇敢且自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柯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