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0日,在襄阳市江南集控站监控大厅,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运维管控班班长任翔远程一键按下执行按钮,对30公里外的110千伏桦栎变电站实施远方程序化操作。“设备状态正常,开始执行”。110千伏桦栎变电站相关设备依次启动,设备运行状况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实时传递到在江南集控站。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电网建设,将110千伏桦栎变电站打造为全省首座远方程序化控制变电站。

远方程序化操作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设定预设程序,按照自动运行的程序控制变电站设备状态的新型数字技术。传统站端控制模式需要调度人员和运维人员反复核准设备状态,现场需要多名运维人员操作设备,人工操作耗时长,一旦设备故障还会引发人身危险。为解决以往变电站站点分散、运维时间成本较大等痛点,国网湖北电力首次利用远方程序化操作技术,在集控站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系统化控制。

“以前变电运维人员往往要驱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变电站内进行现场操作,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远方程序化操作技术,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控制变电站内设备状态,工作效率相比以往提升了81%。”江南集控站站长赵炜介绍道。

远方程序化操作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操作过程全部嵌入操作流程,程序能够智能分辨不同的操作条件。监控人员只需在集控站内进行操作,就能快速切换变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等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完成站内一、二次设备的投运工作。“110千伏桦栎变电站投运期间1002项操作中,91%的操作都是由远方程序化操作完成,现场最多只要2名运维人员,大大降低了一线员工的工作负担。”赵炜说。

除了能够代替现场运维人员,新技术还能实现异常信号自动闭锁、断点续控、远方操作软压板及故障录波远程调取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变电站智能运维能力。远方程序化操作内置的AI程序像一个“数字安全监督员”,它能够智能校核操作程序,在执行操作任务的同时自动纠偏,降低操作失误发生的概率。通过程序“一键运行”相关操作,在保障运维效率的同时,远方程序化操作能够有效避免现场人工操作带来的人身伤害危险,降低变电运维人员操作风险,让变电站运维检修质效“双提升”。(通讯员王宁、方治昊、陈俊慧)

【来源:湖北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