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10日,摩洛哥首都的斯基拉特宫,一场由国王哈桑二世召开的宴会正在进行。

无数人穿梭在阿拉伯式的宫殿中,尽情享受着美味的美食,他们品尝着摆放在桌子上银质器皿中的阿拉伯小吃与喷香的烤羊肉,在乐队演奏的民俗音乐下翩翩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洛哥皇宫)

而在这片树林之后的王宫之中、王座之上,就是正在接见各个使节的哈桑二世。

如此美景让参会者无不流连忘返,他们开怀畅饮,惬意非常。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大家纵情享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那是中午时分,几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打破了宁静、祥和的宴会。大家诧异地走出了帐篷,四处观看着,想要知道这枪声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并没有疑惑和害怕,毕竟这是摩洛哥国王亲自组织的宴会。说不定,就是国王在带着卫兵展示枪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洛哥皇宫大门

可接下来的场景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斯基拉特宫东门的几个卫兵倒在了地上,他们阿拉伯传统的衣服被鲜血染红,地上还有潺潺的血液流出。

就在大家愣神的时候,一阵整齐的奔跑声出现。

穿着绿色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军人冲进了宫中,他们手持枪支,浑身戾气,一边奔跑一边鸣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直到这时,呆愣的人群才回过神来——是敌人打进了宫中?还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没有人知道。他们大声尖叫,四处慌乱地逃跑。

无数人将目的地瞄准了东门,他们拼尽了全力朝东门跑去,可他们没想到,东门外,早已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在他们闯出东门的一瞬间,死亡的枪声鸣起了。

伴随着机枪中喷发出的火舌,无数人倒在了地上。他们或许身份显贵,或许富有钱财,可在今天的斯基拉特宫,他们都只有一个下场——死亡。

这其中,有摩洛哥的游览大臣、最高法院院长、首相办公室主任等位高权重的人。他们一声不吭地倒在了地上,就像是待宰的羊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伟烈大使

混乱的人群中,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张伟烈也在其中。他跟随着人群一起来到了东门,可他也是幸运的,子弹并没有夺走他的生命,他平安地活了下来。

可他周围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张伟烈大使亲眼看到了身边的比利时大使被子弹穿胸,血液喷溅出来,甚至溅到了他的身上。沙特阿拉伯大使也被步枪击中,负伤倒地。

这是一场死亡宴会,断肢横飞,满地狼藉。上一秒,人们还在享乐的天堂,下一秒,就在枪声下坠入了哀嚎的地狱。

可这群士兵为什么会闯入宴会中开枪扫射呢?中国大使又为什么会来参加这场“死亡宴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桑二世

这,还得从1971年,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张伟烈收到的那封信开始说起。

那是一个平常的早上,张伟烈收到了一封外交部发来的请柬:原来,七月十日是哈桑二世的生日,外交部邀请张伟烈在十日上午十点前往斯基拉特宫,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张伟烈大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之所以来到摩洛哥做大使,不就是为了增强摩洛哥与新中国的关系吗?现在主人相邀,这不正是最好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机会?

而张伟烈之所以这么迫切地想要增进与哈桑二世的关系,开展外交活动,其实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初的摩洛哥

一九五五年,非洲最北部的摩洛哥从法国的殖民地中宣布独立,他们不是最早独立的国家,但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放眼所有独立的国家,如何受到世界上其它国家认可,无疑是最重要的。而想要受到认可,就一定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关系。

因此,摩洛哥将目光放在了中国上。一九五八年,中摩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非洲第二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关系,而摩洛哥也投桃报李,在联合国中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陈毅访问摩洛哥

可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却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虽然周总理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有不错的私交,但在动荡时期,中国在摩洛哥华侨的一些做法依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不满。

他们四处散播着极左的思想,让摩洛哥当局与新中国心生间隙。这一行为还影响到了一些留学生,几名中国留学生被驱逐出国,这无疑表达了哈桑二世的态度。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派出了张伟烈大使来到摩洛哥,成为第三任特命全权大使。

而当张伟烈大使来到摩洛哥后,对这个非洲国家也是十分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洛哥照片

摩洛哥一切都好,这里给他配备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办公室的书桌上还摆放着许多有关摩洛哥的书籍与资料,闲暇时,他还能仔细的研究摩洛哥的历史和文化。

可他就是迟迟无法与哈桑二世递交国书、以大使的身份开展外交活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

也正因如此,张伟烈才会抓住这次机会,想要在哈桑二世的宴会上,开启一次“生日外交”。

但谁也没想到,这次预想中其乐融融、手拿酒杯和平交谈的生日外交,居然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的张伟烈大使知道,政变仍没有结束。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战场经验拉着身旁的翻译跑向西部的长廊。

而他的动作也引起了一批人的追随,子弹从耳旁穿过,但张伟烈依然没有丝毫畏惧。

可他们终究还是错过了最好的逃生机会:此时,宫殿南边与北边的叛军已经形成了两面包夹之势,张位列没有办法,只能被迫返回了斯基拉特宫的大厅中。

而大厅比外面更加混乱,这群叛军显然是冲着哈桑二世来的。他们闯进宫中,与哈桑二世的卫队互相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似乎下一秒就要引发一场可怕的枪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可哈桑二世知道,叛军有预谋、有准备,而自己只有这些卫队,身边还有很多外交大使。

在这种情况下,无谓的枪战不仅不能把自己救出去,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因此他命令身旁的卫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很快,叛军就解除了卫队的武装,哈桑二世也被一名军官单独押送到了房间中看管起来。

没过多久,一个在军人护卫下登场的人出现在了宫中。他就是这次政变的幕后主使,王家军官学校校长迈德布赫将军。也正是从他接下来的话中,我们才得知了政变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原来,迈德布赫的政变的原因并没有多么复杂——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夺取权力,取代哈桑二世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因此他指挥军官学校的一千多名士官,包围了斯基拉特宫。

眼看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迈德布赫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他站在哈桑二世的王位上,得意洋洋地宣布要废黜哈桑二世,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组织的“救国委员会”。

说完,他就挥了挥手,准备让身后的士兵将哈桑二世和其余大臣一同处决。

宫中的气氛顿时阴冷了下来,谁也不知道,这个喜怒无常的将军在干掉哈桑二世后会不会一起解决掉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可事情有时就是这么神奇,也或许,哈桑二世的确有着“天命”。在迈德布赫得意于计划的成功时,一声枪响响起——走火了。

子弹染红了他的胸膛,他惊讶地倒在了地上。失去了首领之后,叛乱军顿时群龙无首地暴乱起来。

而这,正是哈桑二世的机会。他早已经历过多次暗杀,磨练出了一副大心脏。

在看到迈德布赫死后,他开始劝说看押他的士兵。一方面,以国家大义来谈,说自己不仅可以不追究他们的责任,还可以给予他们封赏。

另一方面,哈桑二世抓住了摩洛哥大部分人信奉的宗教弱点——伊斯兰教。他用伊斯兰教的典籍《古兰经》中的教义教训他,说违背真主的旨意将会下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

在胡萝卜加大棒面前,军官们很快就选择了投降。他们簇拥着哈桑二世走出大厅,哈桑二世一边走,一边念诵着《古兰经》中的话语。

混乱不堪的大厅顿时平息了下来,叛军们跪在地上,高呼哈桑二世就是他们的《先知》,而哈桑二世也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在短暂的安抚了那些受惊的大臣、大使之后,哈桑二世就前去平叛了。

这时,被围困了许久的张伟烈及翻译终于得到了安全。他们离开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宫殿,可当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张伟烈却还是感到一阵恍惚。

跨过了死尸与硝烟之后,两人回到了赶来时的车上。此时天色已经变黑,在前往摩洛哥首都的路上,张伟烈可以看到许多坦克和荷枪实弹的军车在来回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无关

而在首都方向,炮火几乎将天空照亮,看起来形势十分紧张。提心吊胆之下,两人终于回到了中国大使馆。

满身血污泥渍的两人吓了留守的人一大跳——但张伟烈没有时间计较这些。他奔上楼,打通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简明扼要的汇报了摩洛哥政变的情报。可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断了。

显然,是双方交战的战火波及到了电路,导致断电了。

张伟烈没有办法,只能布置好了大使馆内的情况,祈祷着哈桑二世能够成功。可晚上七点,一则来自广播电视台消息却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伟烈(右2)在摩洛哥

电台中传出了一个声音——他说哈桑二世已经下台,现在由军人接管政府。这让张伟烈烦躁了起来,一方面是中国对新政府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叛军是否会对几人造成人身威胁。

在焦急的思考中,时间缓缓来到了晚上十一点。一个熟悉的声音让张伟烈跳了起来——是哈桑二世!

哈桑二世发表了讲话,他说,政变已经被平息,被叛变者占领的机场、电台、军营等地方也已经重新被控制。

这一晚上的大起大落让张伟烈在没心思休息,他就这样穿着满身血污和泥渍的衣服,与大使馆的其它人度过了一场不眠之夜。

就这样,这场离奇的王宫政变落下了帷幕。据统计,此次参加生日宴会的八百多人中,死亡人数高达九十多人,受伤人数更是有上百人。万幸的是,我国两位参加的使节并没有出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伟烈夫妇

可这次政变的余波还在缓慢地发酵着。哈桑二世深知,一个军人是绝不可能无脑的掀起政变,而时候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迈德布赫的背后似乎还有着一个无形的手操控着这一切,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很快,情报就传到了哈桑二世的手中。是利比亚?利比亚支持了迈德布赫?哈桑二世心生疑惑,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的背后仍旧有着阴影。

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九七二年八月,这场政变的幕后主使终于忍不住,露出了自己的马脚。他,就是哈桑二世任命的国防大臣,乌夫基尔。

原来,这是一个美国中情局布置的圈套。

他们想将哈桑二世赶下台,扶植一个言听计从的傀儡。也正是在中情局的支持下,乌夫基尔和迈德布赫才敢发动政变。眼看武装政变失败,乌夫基尔又设下了一个圈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中情局标志

他企图击落哈桑二世搭乘的飞机,干净利落的消灭这个国王。可这一计划也被挫败,乌夫基尔畏罪自杀。在他死后,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政变风波,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