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轰动全国的灭鼠大王邱满囤,凭借着“独门秘方”一次性灭鼠80吨,可以说,在灭鼠这方面,邱满囤的贡献绝对要比某些老鼠药厂商大得多。

但是没想到,他最后竟然被几位所谓的专家联合将其告上法庭直至破产。

那么,专家为何要把邱满囤告上法庭?他又是如何走上灭鼠这条路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砖家”联合炮轰

1992年8月12日,邱满囤向北京市海定区人民法院提起了一起民事诉讼。他对汪诚信等五人捏造事实表示状告,指控他们诽谤了自己的人格。

原来在此之前,当时有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针对邱满囤老鼠药的文章。而这篇文章正是邱满囤认为是对自己人格的诽谤。

案件的关键点在于邱满囤所生产的老鼠药中是否含有国家禁用的氟乙酰胺。若药品中确实存在该物质,那么邱满囤将难以胜诉,同时五位被告的行为也将构成名誉侵权。

然而,邱满囤坚决否认他的老鼠药中含有氟乙酰胺。然而事态并未按照他预期的发展,被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在1992年1月到9月期间,北京市植保站、防疫站等机构对药物进行了取样,并通过多个权威机构的化验分析。

例如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经证实老鼠药中确实含有氟乙酰胺。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物质,无论是吸入还是接触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轻则头痛恶心,重则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然而,法庭的判决结果却出人意料。在1993年12月29日的下午,法庭判决五位科学家需向邱满囤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损失费和经济损失等。

这一判决结果引发了社会众多人群的不满,他们认为科学家们不应败诉。

随着社会的反响,于1994年1月份,五位科学家继续上诉并成功撤销了一审判决,法院驳回了邱满囤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然而,事实是邱满囤败诉了。他的工厂被迫停产,老鼠药也无法继续销售。看着带有封条的药厂,他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只能认命。

邱满囤后来透露,败诉后他曾坐出租车去石家庄的歌厅,在歌厅里释放压力。

虽说自己败诉了,但是认识自己的人无不对自己尊敬,借钱伸手就有,车子违停也不被贴条。

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灭鼠大王,他究竟是怎么与灭鼠结缘的呢?

研究老鼠颇有心得

1934年,邱满囤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起,邱满囤就是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村里的其他孩子也不愿与他玩耍。然而,邱满囤却在老鼠身上找到了“朋友”。

邱满囤喜欢跟老鼠一起玩,这让很多村里人看到之后心里都为之一惊,这孩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大家告诫自己的孩子与他保持距离,还说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然而,在与老鼠的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邱满囤了解了老鼠。他不仅能够一眼辨别老鼠的性别,还能通过观察老鼠的行为来判断它们的意图。

此外,他还掌握了寻找隐蔽老鼠洞的特殊技能。这一本领为他成为“灭鼠大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958年,新中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灭四害”运动。凭借着他寻找老鼠洞的本领,邱满囤一下子成为了村里的“能人”。每当看着被自己消灭的老鼠,他都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然而,“灭四害”运动结束后,邱满囤又陷入了低谷。尽管如此,这场运动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因为他对灭老鼠的痴迷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他的父母曾希望婚姻能让他走上“正路”,以期摆脱对老鼠的痴迷。然而,即使结了婚,邱满囤依然无法摆脱过去的习惯,整日里还是沉迷在与老鼠的纠缠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妻子无法忍受,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失去婚姻后,邱满囤下定决心,要研制出一种能够彻底消灭老鼠的药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惜卖掉唯一的房产,离开家乡,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流浪生涯。

他漫游于全国各地,寻求各方厂家的帮助,但他研制的鼠药总是差强人意。

数年如一日的实验后,邱满囤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创新的诱鼠剂。

他以自豪地说,只要撒上这种诱鼠剂,附近的老鼠都会被引诱出来,无论是公的还是母的,甚至能让它们爬上树枝。经过多次实践验证,他对自己的成果充满自信。

为了向大家证明他的诱鼠剂的有效性,邱满囤曾在无极县委家属院进行了一次表演。不久之后,大量的老鼠被成功引诱出来,场面十分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然而,在众多老鼠中,却有一只大老鼠突然调头,跑进了大门边的一条沟里。

众人见到这只大老鼠钻入沟内,便急忙准备用水灌溉将其逼出。然而,邱满囤阻止了他们的举动,并表示灌水并非解决方法。

他在沟边撒上了一点诱鼠剂,并告诉众人,老鼠是聪明的生物,它们能感知到危险,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出来。

此外,沟道的深度和是否与其他暗渠相通等情况,也增加了灌水法的无效性。

只有在沟边撒上诱鼠剂,老鼠才会被无法抗拒的诱惑所驱使,自然而然地从沟中出来。

邱满囤这次精彩的表演,使他一夜之间声名远扬,成为了整个县城瞩目的焦点。无极县委书记刘日对邱满囤的诱鼠剂非常看好,认为它可能成为无极县的一张名片。

于是,他不顾质疑声,一方面将邱满囤的诱鼠剂送去进行科学鉴定,一方面协助邱满囤成立了“无极县邱氏灭鼠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政府还为他提供了一块土地,供他建设自己的“邱氏鼠药厂”。

灭鼠受阻,却未曾停下脚步

尽管邱满囤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质疑声却接二连三地袭来。1992年6月17日,《中国乡镇企业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要科学宣传灭鼠》的文章,由五位专家联名撰写。

在文章中,他们指出“邱氏鼠药”含有剧毒成分,老鼠食用后会中毒而死。

此外,老鼠死后,尸体内的鼠药仍会存在,当人们将老鼠尸体掩埋在土壤中之后,土壤也会受到严重破坏。

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土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土壤是国家生存的基础。

邱满囤研制的灭鼠药物涉及到土地问题,多个省份纷纷下令禁止使用“邱氏灭鼠药”。

没想到,他创造的“邱氏鼠药”已成为了被人们回避的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对于农民来说,老鼠虽然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但相较于对土地的影响而言,他们更愿意容忍老鼠的存在。

邱满囤看到这一现象后感到非常愤慨,他曾经用心努力研发多年的成果,却因为一篇默默无闻的文章而被无人问津。他感到内心极度懊悔,思考着自己的努力是否白费。

这个曾一度充满荣耀的名字,如今却淹没在喧嚣之中。

邱满囤不甘心于此,他将五位专家告上法庭,指控侵犯自己的名誉权。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最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宣布邱满囤胜诉。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五位专家不甘败诉,他们提起上诉,得到了其他专家和政协委员的支持,大声呼吁必须维护科学的尊严。于是,又一场纷争拉开了序幕。

1995年2月22日,北京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认定邱满囤状告五名专家侵犯名誉权的指控不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与此同时,国家为了维护土地安全,下令禁止使用“邱氏鼠药”。这个结果对于邱满囤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在他人生的低谷时期,他迎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邱满囤并没有放弃,他依然怀着研制高效灭鼠药物的信念。与此同时,在青海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灾。

农场中的农作物和植物遭受了巨大损失,土壤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产生。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积极派遣专家前往青海展开除鼠工作,但所采取的方法效果甚微。

正当人们为寻找解决办法苦苦思索时,邱满囤听闻了青海的情况,并主动前往。他找到了负责除鼠工作的人员,坚称自己能够在半个月内解决青海的鼠灾问题。

这位负责人起初并不相信,但当得知邱满囤的身份后,他重新考虑了。然而,他仍有一定的顾虑,毕竟“邱氏鼠药”已被国家禁止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邱满囤看着沉默的负责人深知他的顾虑,于是他向其解释自己对“邱氏鼠药”的改良。他表示,如今的“邱氏鼠药”已经具备了高效低毒的特点。

这一改良版的药物采用了低毒的抗凝血药制成,老鼠在服用后仍能正常行动,但通常会前往有水源的地方,因为在服用药物后它们会变得口渴。

与此前使用的灭鼠药物不同,老鼠在服用新的药物后不再完全丧失行动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尸体的堆积。

这项改进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土地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这使得负责除鼠工作的负责人逐渐放下了疑虑,最终决定应用“邱氏鼠药”于青海的灭鼠行动中。

在“邱氏鼠药”的应用下,青海的鼠灾情况明显得以改善。邱满囤亲自参与了整个灭鼠过程,并成功灭除了超过2000万只老鼠。这一结果让人们见识到了“邱氏鼠药”的真正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听闻“邱氏鼠药”的效果后,越来越多的商人慕名而来,希望与邱满囤合作。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外国商人,他们提出非常诱人的条件。

然而,邱满囤并没有被这些诱惑所动摇,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拒绝了所有与外国商人相关的商业机会。

2018年,年过八旬的邱满囤离世,他的离去也意味着“邱氏鼠药”的终结。

他将带着自己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人们心中的传奇,而他留下的故事也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