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情绪上的博弈。

有人刻意刺激你的情绪,让你产生恐慌和焦虑,不过是为了让你掉进他们预先设计好的陷阱;

有人试图打压和贬低你,让你陷入自我怀疑,不过是为了从精神上操控你,从而满足他的需要。

你越是慌乱,就会陷得越深。你若内核稳定,别人就无计可施。

一个人经历的多了就会发现,人一定要有极致的坚定,内在的力量才能充分释放。

对内核稳定的人来说,所有套路都是浮云,一切操控都是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外界的氛围越来越不好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和出路。

然而,外面的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你就越是需要找到稳定的自己。

我选择的隐居生活看似是在躺平,实则是找回自己;看似是在退步,实则却是缓慢地前行。

被外界裹挟了太久,我都有点分不清自己是进步还是后退了。

虽然工作了有一些年头,但是自己触手可及的范围就只有这么大,认知很局限,思维也固化了。超出这个范围,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做些什么。

和同龄人聊起这个话题,他们也是相似的感触。看似自己收获了一些东西,其实大多数时候不过是被潮流裹挟着前行。

到了中年危机,很多人依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选择了隐居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想我可能需要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收回,专注于探索自己。

我开始研究人性,开始慢慢觉醒,开始认识自己,开始找回自己。

我不再人云亦云,我不再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我不再把自己的努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中。我渐渐学会掌控自己的一切,愈发坚定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旷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发现,人之所以容易被外界裹挟,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核。

外界的声音太多,很多时候自己会分不清楚自己的一些决定到底是出于自己真实的需求,还是被别人灌输的思想。

可能有些坑踩过才会懂,但是有些坑反复踩过,自己都未必会意识到。

复盘了自己的过往经历,我发现有些坑是值得自己反思的。

第一个是消费主义陷阱

这大概是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最应该学会的必修课了。

比如,针对女性的粉红税陷阱,真的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额外的经济负担。我自己也为此花了不少冤枉钱。

不仅如此,待到自己整理物品的时候,才发觉很多东西既占地方,使用的频率还很低,几乎都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理性消费。若非必需,尽量不买。除非自己特别喜欢的,思虑再三,再做决定。

只要自己足够理性,商家的营销手段就会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是被规则所束缚

工作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你,职业经历中最好不要有空窗期。看了看周围的同龄人,大多数人都在遵从这个规则。

这样的规则着实让我很难受。每次我都是鼓足了劲去硬扛,待到自己扛不住的时候,再决定休息一段时间。

我经常这样折腾自己,经历了很多次的反复和痛苦,最终才决定离开职场。

后来,从我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高敏感人时,我才明白,其实这样的规则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高敏感的人和大多数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职场中待久了就是在消耗自己。

给自己一个gap year,或是一段时间的躺平歇息期,并不是不可行。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就是最优解。

永远不要被规则所束缚,因为规则也是别人设定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第三个是盲目地跟风

很多事情,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让自己栽跟头。

自媒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一个人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别人做自媒体就盲目跟风去做,最后,

要么沦为别人的韭菜,要么就成了无效的努力。

我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也是抱着跟风的心态。后来,我发现做自媒体要么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要么就是在讨好受众。再或者,受制于平台的机制等等。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做一件事是建立在自己不情愿的基础上,那么无论自己怎样努力,这件事情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

后来,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开始写作,这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力量,也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拥有稳定的内核。即使外面的世界有再多的变化,你也能拥有与之共存的能力。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