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6月22日—23日,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围绕“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双中心”建设、药品供应保障等热点焦点话题,开设1个主会场、16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改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分享医改实践感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现场。组委会供图

深化医改: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今年是深化医改的第十五个年头,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为今年深化医改工作圈出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表示,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着眼于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着眼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着眼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组委会供图

他指出,今年医改工作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围绕因地制宜进一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二是更加注重大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今年,将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持续深化改革,建设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四是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医改,大踏步跟上信息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发展成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医联体建设: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

从2015年至今,医联体建设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分析,从医联体建设成效看,网格化布局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更有利于区域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城市医疗集团通过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在新阶段,要更加着重于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组委会供图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要从四方面重点推进: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为重点,建立激励约束新机制。

他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总结有益经验;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工作,重点围绕网格化布局、就医秩序、服务效能、运营管理、保障机制、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开展绩效考核,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机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为抓手,完善上下转诊机制、落实首诊负责制;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重点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最核心的是人员下沉

“从2009年至今,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加9.8万个,增幅11.1%;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从183万人增长至345万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陈凯说道,当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医疗服务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初显,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进一步提升。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正迈向“从有到优”、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陈凯。组委会供图

近年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陆续出台,重点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是让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关键环节是人员、技术、服务、管理的下沉,最核心的是人员下沉。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在体系上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组织架构,在服务上推动提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