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说我自己和身边人

1.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

学生期间恋爱从我跟我周围的人来看父母几乎很少干涉,一方面是因为太小了,另一方面是因为

一个学校上学很大程度上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但成年上大学之后就不太一样了,这时候接触到的

人更多元,恋爱也更严maybe。感觉大家还是认为恋爱可以比较随意谈,但结婚很不一样,后

者涉及到了消费观,生活观,育儿观等等,还有地域文化的不同。

我很少见过父母直接干涉的,

但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在自己心里。尤其是商体制内的父母很少会明面说一些话或者发表明确的

意见,但是会私底下暗示自己的小孩/或者抬高得到父母认可的条件,总之就是不直接干预,能自

己克服困难完全独立就算自己本事,但没有的话就要好好考虑尤其是小孩要借助父母资源的话。

2.门当户对,不上不下

至少对我父母来说门当户对的意思是不要扶贫,但也不要上嫁。前者的原因大家有目共睹,后者

可能跟经历有关。我父母觉得结不结婚一个人最大的后盾就是父母,除非对方家庭真的无敌爆炸好+我超有能力获得尊重,不然我爸妈觉得以他们的实力很难为我完全遮风避雨。

而且这句话比较冒犯,但我总体感觉父母一代就出身生活在北京

的会更加随意躺平,开心比较重要,门当户对主要是为了相处和谐。但是如果父母是奋斗到北京

的话感觉婚恋观更加现实,有着更加强烈的中产危机,所以在婚姻财产上也更加谨慎/希望通过婚

姻保持或跃升自己的阶级。

3.生活环境高度同质化,择偶取向单一我父母对我的婚恋对象的期待就是翻版的我自己翻版的他们但问题在于因为出身成长在北京所以总是以为这个世界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比较难看到自己特权之外的不同的人。这就意味着其实门当户对的选择基本上就是在北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