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缺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建造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海南的海水淡化工程。

并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你知道吗?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国还筹划了一个天河工程。据说这个项目可以从天上调水,真的能实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为什么要启动天河工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讲啥叫天河工程?天河工程中的“天河”,指的就是大气层中的水汽输送通道。

这个通道就像一个待在天上的水库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一旦天河工程开启,到时候技术人员就会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分布格局,然后找出那条隐藏在天空中的水汽输送带。

紧接着技术人员再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将这些地域上空的水份进行拦截和重新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天上调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黄河和长江的上空,就拥有一条完整的水汽输送带,这里面几乎蕴藏着大量的水分子。

当技术人员想要调水的时候,就会在黄河和长江的岸边架设许多专业设备,通过这些设备来改变黄河、长江岸边的地表环境和水源参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一旦这些参数被强行扭转之后,就会营造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雨就哗啦啦的下不停了。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开展天河工程的计划刻不容缓。

因为像三江源、祁连山以及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降水量正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三江源地区,每年的降雨量都以5-10%的当量进行锐减。

这些地域的降水量锐减也就算了,在很多其他的地区,却又出现了降水量陡增的趋势。

比如前两年的河南郑州,还有今年的河北涿州,接连面临着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状况。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我国的降水分布正在往“异常化”的方向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拿出一种得天独厚的方案,来解决这些水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于是乎,天河工程便闪亮登场了。

2014年,清华大学的王光谦主任,首次提出了天河工程概念。

他的灵感来源,就是取自李白诗中的一句话,黄河之水天上来。

按照王光谦教授的描述,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上空,拥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

这些水汽在青藏高原遇冷,慢慢凝结成一团,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天上水库。

这个天上水库中包含的水份,不比黄河的水要少。

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技术,到时候就能将这些水汽充分利用起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016年,在这套理论的支持下,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

各方专家讨论了天河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所需的材料设备。

大家在做好规划以后,便开始把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投入实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天河工程有多厉害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根据王光谦的需求方案,启动了天河卫星的研制工作。

这颗天河卫星就跟大多数气象卫星一样,浑身都插满了监测器。

比如在这颗卫星上,装备了微波温湿度计和云水探测仪。

这些装备可以随时监测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以及温湿度变化,并将这些数据集中打包处理,发送回陆地的接收站。

到时候技术人员再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地点,进行人工降雨的操作。

根据王光谦教授的透露,在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在一个5-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利用飞机和火箭等设备,向目标区域播撒盐粉、碘化银、干冰等物料催化剂。

到时候这些催化剂和云中的水汽结合,慢慢就会形成降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那这跟普通的人工降雨有什么区别?

其实区别主要在于当量方面。

如果是普通的人工降雨,技术人员往空中放几个催雨弹,到时候随便下几场雨就完事儿了。

但天河工程不一样,一旦启动天河工程,到时候只需要在空中刺激一下云层,云层立马就会形成海量的暴雨,从天空中直泄而下了,就跟大坝决堤了似的。

毕竟“天河”、“天河”,讲究的就是一个容量大。

普通的人工降雨相当于在天上炸开了一道小溪,而天河工程就相当于在天上开闸放水,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按照有关人士的推测,长江、黄河、澜沧江所在的三江源地区,面积足足有30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一旦把这块地域上空的水汽全部给释放出来,到时候每年可以给三江源增加25亿立方米的降水,给祁连山增加2亿立方米的降水,以及给柴达木盆地增加1.2亿立方米的降水。

这下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盆地缺水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可以预见的一点是,一旦天河工程正式上线,到时候每年可以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相当于350个西湖的储水量。

像这种战绩,可比普通的人工降雨强太多了。

而且不光是比人工降雨强,它的工程效益甚至还会超过南水北调工程。

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启的这20年时间里,总计输水量是400亿立方米。

按照天河工程一年50亿立方米的速度来计算的话,仅仅只需要8年,就能完成南水北调20年的工作量。

这放在整个水利工程界,都是相当亮眼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当然了,尽管这个项目十分逆天,但这些年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

比如大气动力学专家吴国雄,就曾表示天河工程不靠谱。

吴国雄认为,天河工程中的水汽通道极其不稳定。

这种水汽输送带容易受到热量和季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水汽通道就可能随时变换位置。

到时候技术人员如果想要调取天上之水的话,还得不断捕捉水汽通道的具体位置。

这对于任何施工队来讲,都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天河工程具有可行性吗

在吴国雄专家进行表态后,国防科技大学的陆汉城教授,也曾对天河工程项目持反对的态度。

陆汉城教授表示,天河工程项目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真正实操起来,其难度不亚于给珠穆朗玛峰装电梯,给长城贴瓷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因为三江源地区的面积实在太大了,整整3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真正要将天河给开闸放水的话,那还得动用多少飞机、多少催雨弹?

估计把施工队库存的所有催雨弹都打光,都无法将天上的水给调下来。

此外,像其他许多专业人士,也纷纷对天河工程项目表示反对。

而这些人反对的原因,都是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耗费资金过多,收益可能覆盖不了成本。

比如前期的发射卫星,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除此之外,像人工降雨火箭弹的成本,也是高到离谱的。

按照有关人士的透露,一枚人工降雨火箭弹的价格,高达2000-4000元。

光是在5-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个季度就要打掉一两千枚火箭弹。

如果将其扩散到三江源3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当中,那消耗的火箭弹,估计都能重新造一艘火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由此可见,那些反对者们的意见,也不无道理。

毕竟这天河工程引的是天上之水,跟南水北调中的河流水完全不是一码事。

所以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成本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投资工程。

这也难怪某些人会将其称之为“神仙工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人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其夸张程度跟天河工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1997年的时候,南德公司总裁牟其中,就提出了“炸喜马拉雅山救黄河”的疯狂设想。

他当时向中央发了一个提案,那就是用高爆炸药或者导弹,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

这样就能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飘过来了。

随着这些暖湿气流不断北上,最终它们会汇集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一旦水汽积累到一定程度,塔克拉玛干沙漠将会变成一片绿洲,到时候我国的大西北就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

不得不说,牟其中的想法还挺奇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河西走廊确实可以绿起来了。

但这种想法显然不切实际,毕竟喜马拉雅山的山体,是构建在青藏高原上的。

像这么一个史诗级的地质结构,是能用炸弹炸出缺口的?所以牟其中的想法很快便遭到了否定。

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件事,逐渐沦为了一个笑柄。

回到天河工程这边,关于这个工程能不能实现不好说。

包括项目负责人王光谦自己也曾表示:“项目的成功与否,得看前期的数据观察,以及中期发展进度,最后才能做出定论”。

“至于天河工程最终能否引天上之水,就得看后期的实验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