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就像古时候的一条街,有的人在说书讲道理,有的人在晒娃,有的人在秀恩爱,有的人“开店”,有的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路边调侃,有的人忙着种田不上街。

——卫蓝,《读者》2023年第12期

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早晨,很多人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

点赞、评论,我们对别人的支持或喜爱就通过指尖的动作传达出来。

不久前落幕的2024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还设置了一个关于“点赞”的题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干中的“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境。

点赞这件事,确实是门学问。甚至还衍生出了网络空间特有的“点赞文化”——点不点、给谁点、怎么点?

下面,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关于朋友圈点赞的戳心真相。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自己点赞的人,大多自恋

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种奇奇怪怪的现象:

有些人更新动态,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点赞。

或者过了很久之后,忽然给自己某条动态点个赞,好像是提醒大家再回味一下他的朋友圈内容。

他一点赞,之前互动过这条朋友圈的人就会收到一条提示。这种时候就会让人有被按头安利的感觉。

甚至他还会在评论区不断地夸赞自己,仿佛在跟另一个自己对话。

刨除个别的手滑误点的情况,这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自恋人格和朋友圈使用强度存在强相关关系,并且自恋人格和朋友圈使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也就是说,使用朋友圈又能反过来加强自恋人格。

而自恋的人,往往有着积极但是脆弱的自我观念,他们需要收到来自外界的正反馈,即点赞。

一旦这种期待有落空的风险,他们就会选择先发制人、“先赞为敬”。

因此,给自己点赞的人除了不吝于对自己表示肯定与喜爱外,往往也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

他们也很清楚这样一件事:人是群体动物,行为方式上有从众的特点。

有时候点赞也需要“造势”。一旦最开始的那个赞已经放着了,被别人连赞的概率也会增加。

不过,给自己点赞也不完全等于自恋,有时候只是别人顺手的一个习惯,没有什么额外的意义。

如果遇上集赞的情况,给自己点赞,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习惯性点赞的人,比较坦诚

与比较自恋的人相反,有一类人不一定爱发朋友圈,却特别爱给别人点赞,或者评论。

只要内容积极正向、诚恳真挚,他们都会给对方点一个赞。

甚至不管对面是老相识还是新朋友,或者是从未谋面的网友,他们都乐于给别人点赞。

这类人,通常心思单纯、坦诚直露。

别人因所谓的社交礼仪而自恃金贵、不轻易给别人点赞的心思,在他们身上很少会出现。

对他们来说,点赞就是动动手指的事情,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传达善意,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时候,他们的赞等于“已阅”“支持”“加油”。这类人往往是善于肯定别人、发现别人闪光点的人。

朋友美松就有给别人点赞的习惯。对于她来说,如果没有在浏览过的朋友圈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就等于“无效刷圈”。

有时候,还能看到她在别人的评论区抢沙发和首赞——一般没人抢得过她。

她也是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人。

有段时间,因为她心情愉悦,她发圈的频率竟然达到了一天七八条。

平常她积攒的好人缘也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图片和文案都很精心的朋友圈,谁不爱看呢?她的朋友圈也有很多人点赞。

当然,除了美松这样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社交压力和“等价交换”的动机去点赞。

对于他们来说,我给你点赞,可能是完成某项任务,也可能是我希望你也给我点赞。

这种心理非常常见,无需过多苛责。

区别于那种坦诚单纯的人的唯一特点,是看他们的点赞行为能不能持久。

即,那些不在意别人是不是给他回赞的人,可能才是真正愿意支持、肯定别人的人。

对他们来说,点赞这个行为,没有经过太多的价值层面的考量,而仅仅是出于认可、支持与信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意跳赞的人,没那么喜欢你

“朋友圈跳赞”是什么意思?

根据网上流传的说法,它指的是几个朋友在同一时间段发布了内容相似的朋友圈,发现有些共同好友点赞了其他几位朋友的朋友圈,却直接跳过了其中某一位的动态,既没点赞,也没评论互动。

被跳赞的那个人,往往会有一种被冷落和被孤立的感觉。如果再细细追究,往往就会对他们之间的友情产生怀疑,从而陷入某种奇怪的精神内耗。

跳赞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据我身边曾经被别人指责“你为什么跳赞”的朋友说,她从来没有刻意不去给谁的朋友圈点赞,可有时候确实是没刷到、漏掉了。

自从别人指出跳赞的问题后,她就变得格外谨慎。

一旦遇到几个好朋友一起发朋友圈的情况,她点了其中一个的,就一定要去相关人的主页再检查一下,看自己有没有漏赞的情况。

当然,除了无意间跳赞、漏赞,更让人头大的事情还是故意跳赞。

怎么区分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呢?可以从频次上来看。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次半次忘了给你点赞,那很可能是系统的纰漏,或者以为自己赞了。

但如果在大家内容文案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你的好友长期越过你给别人点赞,那很有可能就是他没有那么赞同你,也没有那么喜欢你。

不过,看明白这点后也无需太伤心。

每个人都有不喜欢别人的权利,既然做不到让别人都喜欢,那我们不妨珍惜那些即使是错过你的动态,也要回头补个赞的人。

再退一步讲,微信朋友圈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点赞与否不能与现实生活的交情完全画等号。

如果你是对线上的回馈特别在意的人,不妨大方问问“你为什么不给我点赞”;如果你更看重线下的支持,不如主动一点,与朋友在真实的情境里交流、碰撞。

相信关系亲厚与否,自会水落石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不点赞的人,都害怕麻烦

有人说,从不给别人点赞的人,就是自私、冷漠、没人情味儿。

这话看起来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其实多少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属于明晃晃的言语霸凌。

绝对冷漠的人有吗?当然有。但是这种人在人群中毕竟占少部分。

大多数人不给别人点赞的原因,单纯是懒、怕麻烦。

毕竟,给朋友圈点赞,并不是一个太顺手的操作,而是要先点开下方的两个点,再选择点赞或评论。

有时候本想点赞又选错,已经够麻烦了,结果与朋友开玩笑却盯串行,把评论发在了不那么熟的人的评论区。

这种时候虽然可以删除,“评论已删除”的提示却会令评和被评的人都感到尴尬。

更不用说有时候无意间给某人点了赞,兴高采烈点开通知的小红点,结果全是共同好友的点赞评论消息。

这种事情虽然小,却会让很多人小小抓狂一下。

除此之外,不常给别人点赞的人,往往比较谨慎,不轻易展露自己的情感态度。

不同于“有赞必点”之人,他们除了怕麻烦,还怕尴尬。

比如某位朋友已经发了朋友圈,本想点赞的他们一旦看到自己不太熟的人已经赞了,就会迅速收回自己预备点赞的小手。

“原来他们也认识啊……”

并且,为了防止和不太熟的人同时出现在点赞列表,他们往往也不会给那个朋友再点赞了。

问就是尴尬,一种奇奇怪怪、说不出的尴尬。

如果点赞方式也能用依恋类型来概括,完全不给别人点赞的人,当属“回避型”。

并不是他们心地坚硬,而大多是害怕失望。

不过,当从不点赞的人忽然点了你的某条朋友圈时,那种喜悦确实超越了点赞这个行为本身,颇有一种被翻牌子的庄重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曾对朋友圈的性质做了极为生动地阐释:

朋友圈就像古时候的一条街,有的人在说书讲道理,有的人在晒娃,有的人在秀恩爱,有的人“开店”,有的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路边调侃,有的人忙着种田不上街。

作者还提到:说到底,朋友圈还是一块“公地”,有公地的特性。

而点赞的行为,往往也超出了私密的个人行为的边界,变成了链接更强、范围更广的某种圈层活动。

人渴望回到人群、与人发生链接,又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渴求理解,点赞行为的差异性,亦从中生发。

好在,没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在朋友圈阅读别人、肯定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了解、接纳自己。

作者:砚池老翁。江上划船,缘何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