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刘森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公明街道。公明街道供图

盛夏伊始,行走在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一条条道路干净清爽,电动车、自行车在路旁整齐摆放;农贸市场里红火热闹,大小摊位、店铺经营文明有序;街心公园里绿意盎然,居民或跑步健身,或闲谈休憩,氛围和谐美好……

作为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承载区、光明城市新客厅,公明街道坚持系统化、精细化的城区治理,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来,公明街道积极谋划城市治理“一张图”改革工作,构建“1+3+4”城市治理体系,牢固树立一个城区工作理念,全面整合“政府、城市服务商、社会主体”三方力量,实现打造最“干净、文明、安全、和谐”街区四个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明街道城市治理“一张图”工作西田社区试点启动会召开。公明街道供图

开启政府社会“双向奔赴”

巡查发现建筑工地周边路面破损,长春北路建筑工地单元长第一时间协调施工方,完成修补作业,同时协调工地方支持社区城中村其他路面坑洼修复58处;市场附近乱停车影响交通,西田市场单元长引导物业,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60个……

在公明街道,“单元长吹哨,部门响应”的工作机制,推动了不少社会问题的快速解决。

公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层事务多且繁杂,存在治理力量零散、交叉,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手段粗放等问题。为此,该街道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全面整合政府、城市服务商、社会主体三方力量,推动城市治理由传统“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双向奔赴”转变。

一张高清地图上,公明街道全域按照城中村、市政道路等10个治理场景,划分为188个城市治理最小单元,由街道各业务部门作为指导组,街道社区精干力量担任单元长。

单元长每日带队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实现精细化治理。针对复杂问题,则吹哨至业务指导组,进行专项集中整治。

如何发挥社会各方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

为压实城市服务商工作职责,公明街道定人定岗,梳理环卫、绿化、城中村物业等城市服务商人员、设备及管理范围等信息,将人员、设备调配到各治理单元。单元长每日点名后,带队巡查整改问题,根据相关测评,督促各城市服务商履职尽责,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商超市场、建筑工地、园区企业的负责人作为荣誉单元长,深度参与到公明街道城市治理“一张图”工作中来。

比如,静宁路、红木古镇单元长由政协委员担任,对于单元内硬件设施的残缺脱落,沿街线路陈旧裸露等问题,单元长积极联动社区和业务指导组,推动硬件破损问题整改。

治理单元内,“邮政&咖啡驿站”化身单元长、城市服务商和社会主体的凝聚地。单元长在此组织团队内环卫、物业等成员交流讨论,街道居民可以在这里咨询议事、反映诉求、组织志愿活动,享受多样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明街道“红马甲”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公明街道供图

推动城区建设“向美而行”

现场备齐油漆、刷子、扫把,队伍人员各司其职,涂画翻新灯柱、井盖,增补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把电动车搬抬入位……

在一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中,公明社区集合社区工作站、党员、民工等80余人次,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多元联合共建,开展道路、设施等“微”改造和更新。

一直以来,公明街道以“干净、文明、安全、和谐”为目标,致力于为群众营造幸福、稳定、可预期的生活环境。

以深圳市、光明区市容环境测评为“指挥棒”,该街道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测评,摸清问题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容整治、硬件设施提升。

1344名“红马甲”志愿者也积极参与进来,组建红色党建、蓝色城管、青色养犬、橙色安全、绿色环卫五大队伍,围绕交通安全、爱护环境、文明经营等主题,开展志愿活动224场。

针对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停车乱”的弊病,公明街道常态化开展违停整治行动,深挖停车资源,增设非机动车位14177个,在广泛宣传教育基础上,将违停非机动车转移至集中停放点,增强居民文明停车意识。

“道路干净宽敞,没有车辆乱停乱放,心情都舒畅多了。”公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曾经乱停放现象突出的天虹商业街,正变得井然有序。

营造温馨家园的同时,公明街道还打造生产生活的安全港湾。

聚焦常见隐患整治,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底,包括建立单元长管安全机制,由应急、消巡人员担任安全单元长,进行系统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制定安全测评指数,压实安全单元长责任;建立“安全单元长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充分调动行业部门专业力量,真正做到“管行业就要管安全”。

其中,为防范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公明街道全面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单元长排查出消防安全通道共计9367处,并及时协调社区、部门整改被占用、堵塞的通道,畅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明街道搭建议事平台,举办居民议事会。公明街道供图

发扬基层善治“枫桥经验”

“伍大哥,太感谢你了,解决难题后,我可以安心工作了!”不久前,一宗租房退费纠纷在公明街道就地化解,了却了居民方某的一桩烦心事。

原来,方某与房东在签订租房合同前产生意见冲突,对退租事宜各执一词,协商不成。基层党员、志愿者接到诉求后,分头行动、释法说理,促成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

一直以来,公明街道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管控,增强群众信任和支持,争取让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为此,公明街道建立起和谐指标考核测评机制,“110”非警务类警情联动联调处置机制,对于公安无法当场化解的非警务类警情,由单元长联动部门、社区开展后续调处。此外,还创新出台“劳资纠纷28条”工作措施、《公明街道和谐稳定作业指引》等,帮助提升单元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

通过保持联络、上门走访、定期慰问等方式,单元长逐渐与群众建立起信任关系,居民也养成了“有诉求找单元长”的习惯。通过打造熟人社会,在“家门口”解决群众大小事。

此外,公明街道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议事平台,深入开展居民议事会,将议事阵地摆在群众家门口,由单元长组织议事活动,化解群众纠纷。

在李松蓢社区,工地建设项目遍地开花,不少居民反映,工地夜间施工扰民。6月13日,该社区邀请辖区工地负责人、网格员、单元长、居民代表等召开“红棉议事会”,探讨工地噪声污染治理举措,营造安静、舒适的社区环境。

截至5月底,公明街道各单元共开展678场居民议事会,社区组织议事活动215场,共协调解决群众诉求200余宗。

随着“一张图”改革深入推进,公明街道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年一季度,公明街道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环比下降14.71%,直接经济损失环比下降54.31%;受理信访案件36宗,环比下降32%,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公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集中精力抓好新的城市治理,打造最“干净、文明、安全、和谐”的街区,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