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6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王铭俊通讯员王昊昊)今天,第四届亚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ISSASR—4)在长沙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每5年办一届。本届会议主题为“生态系统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卢森堡、土耳其、埃及等近30个国家的近300名参会代表,围绕生态系统服务与农业生产协调、农业环境调控与绿色种植、畜禽绿色养殖与农牧复合等领域,同时面向大数据与智能化等农业未来发展新方向,交流和分享政策导向和科技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于贵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赵春江等专家参会,设置了资源、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高效管理,农业环境调控与绿色生产,畜禽绿色养殖与农牧复合,大数据与智慧农业等4个专题,各项会议报告约120个。

我国亚热带地区是世界同纬度气候最为独特的区域,属季风湿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最为适合农业生产。而全球同纬度其他区域普遍为内陆型气候(干旱半干旱草原和沙漠气候)或大陆西岸型气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学界普遍认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区域。但同时,我国亚热带地区仍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益偏低、生态系统退化、极端气候加剧、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等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很多与国际亚热带地区面临的问题相类似。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洪松介绍,自2005年以来组织的4届会议,希望能够为全球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经验分享、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应对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大会主席吴金水表示,应提高对亚热带区域农业地位的认识,在重视东北和黄淮海两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上,重新考虑“湖广熟、天下足”,提高对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与食物安全保障地位的认识,构建国家食物安全的南方防线,避免“北粮南运”“南水北运”的矛盾加深。

湖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颜卫东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湖南访问考察,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省科技厅将努力提供优良的科技合作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