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这份养生宝典,让你在这个夏天摆脱汗流浃背,再火辣的季节也能轻松应对。

夏至养生要点1,饮食有节:宜多食酸咸,固护脾胃。

夏至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人体出汗多,腠理发泄,饮食宜多食酸味。如小豆、桃李,又如绿豆汤、酸梅汤等均可作为消暑解渴之品。酸味起到收敛作用,防出汗过多,以固肌表。同时夏季饮食多食些咸味,补充出汗多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

夏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冷食瓜果应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养生要点2、起居有常:夜卧早起,顺时而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至时节,昼最长而夜最短,阳气极盛而阴气极衰。

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适当晚睡早起,并通过合理安排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夏日午后,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合理安排午休不仅可以恢复体力,还有助于心肾相交,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外,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运行趋缓,皮肤松弛,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等外感表邪的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贪凉,不宜久吹风扇、空调,否则易损伤阳气。可在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应用“三伏贴”、艾灸、中药熏蒸等方法,以更好地达到养护阳气的目的。

夏至养生要点3,情志调养:怡情养性,安神定志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们易感烦躁不安。此时,更应注意情志的调摄,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静坐、阅读、欣赏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达到调畅气机、宁心安神的效果。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和,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夏至养生要点4,适当运动:动静结合,早晚为宜

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空旷、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注意不要让身体出太多汗,微微出汗即可,否则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醒您:夏季养生需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合理搭配饮食,适量运动以及保持心态平和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也不忘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