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中,韩国在过去60年中的出生率下降最为显著。OECD建议韩国需要长期改善社会结构,但专家们批评韩国政府最近公布的少子化综合对策中缺少了这些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出生率最低,生育平均年龄最高**

根据OECD在20日发布的《社会2024图表》报告,成员国的平均总和特殊出生率从1960年的3.34下降到2022年的1.51,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总和特殊出生率是指预计一名女性一生中所生的孩子数量,要维持人口稳定,需要达到2.1以上。

在成员国中,韩国的少子化最为严重。到2022年,西班牙(1.16)、意大利(1.24)、波兰(1.26)、日本(1.26)等国的出生率也低于平均水平,但只有韩国(0.78)低于1。1960年韩国的总和特殊出生率为6.0,到2022年已降至其八分之一。韩国第一胎占出生儿的比例(57.0%)也是最高的,而第三胎及以后的比例为8.3%,是唯一低于10%的。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分别是第一胎占出生儿比例为44.7%,第三胎及以后19.6%。可以看到韩国人倾向于不生多个孩子,这被认为是日本出生率高于韩国的原因。以1975年出生的女性为基准,日本有28.3%的人一生中不生孩子,比韩国(12.9%)高出10多个百分点,但由于日本人生第二胎和第三胎的可能性比韩国高,因此出生率高于韩国。

生育女性的平均年龄也是韩国最高。成员国的平均生育年龄从1980年的27.0岁上升到2022年的30.9岁,40年间上升了4岁。韩国从2000年的29.0岁上升到2022年的33.5岁,20年间上升了4岁以上。继韩国之后,生育平均年龄较高的是爱尔兰(33.1岁)、西班牙(32.6岁)等。

  • **应解决长时间工作和性别平等问题**

报告指出,住房成本和经济负担的增加、价值观的变化、女性面临的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双重负担等复合因素影响了少子化的潮流。报告还说年轻人经济独立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OECDC成员国与父母同住的20多岁年轻人的平均比例,从2006年的45%上升到2022年的50%。而韩国20多岁中有81%(2022年)与父母同住,是成员国中最高的。

因此,报告中对韩国的描述较多。报告称,尽管韩国扩大了对家庭的全面支持,如幼儿教育和育儿费用,但仍未能防止总和特殊出生率的下降,并指出长时间工作等难以调和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情况是原因之一。报告还指出了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化、私人教育费用的高昂、劳动市场的双重结构、难以利用带薪产假和育儿假的环境等问题。报告还强调性平等,建议关注性平等的促进和鼓励公平执行工作和育儿。

为了提高出生率,不仅需要政府政策,还需要中长期结构的改善。报告指出,公共政策本身不能发挥作用,需要与劳动市场制度和职场文化等联系起来。报告还指出,任何政策都需要让人们相信政策将来也会继续实施,如果被视为临时政策,政策效果也将是短期的。

韩国社会的前车之鉴,或许我们可以好好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