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伤寒论

抵当丸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1],宜抵当丸。(伤寒论:126)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碎时[2]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词解】

[1]不可余药: 不可用其他药剂。 从抵当丸服法看,亦可解释为不可剩余药渣,即连汤带渣一并服下。

[2] 醉时:碎(zui, 音醉) 。即周时, 也就是二十四小时。

【解析】

本条讨论了蓄血证病势较缓的证治。病起于发热,接着出现少腹满,说明病邪已深入下焦之里。太阳表证入里,病在下焦,有蓄水和蓄血之分。若少腹满而见小便不利者属蓄水证;若少腹满,小便“反利者”,是血瘀下焦,正如条文所言“为有血也”。此处再一次强调辨小便通利与否,是辨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本证从证候表现上只有少腹满,没有急结、硬痛之象,也没有如狂、发狂等证候,治疗上虽以攻下为治则,但使用药力和缓之丸剂,说明证情较缓,为蓄血之缓证。

抵当丸证为血热互结于下焦,病势较缓之证。治宜攻逐瘀热,峻药缓图。

【方义】

抵当丸的药物组成与抵当汤完全相同,只是减少了水蛭、虻虫的用量,加重了桃仁的用量,且将汤剂改成丸剂,其攻逐瘀血的作用较抵当汤缓和,为逐 瘀泻热的和缓之剂。本方服法为以水煮丸,取药汁及药渣一并服下, 意在取其药力轻缓而绵长。“醉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意在强调祛邪之方,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伤正。不效者,方可再次服用,体现了仲景审慎用药的治疗思想。

【临证要点】

主症:少腹满,小便自利,或有发热,舌紫黯,脉沉涩或沉结。

病机:瘀热内结,病势较缓。

治法:泻热逐瘀,峻药缓图。方用抵当丸。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