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挑大梁,全省各市都在对标先进、加压奋进。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德州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见行见效。结合工作实际,德州要深度推进产业、市场、平台、政策“四个融入”,当好全省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上午,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在德州天衢新区揭牌,全市总投资116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同时签约。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包括综合服务办公区、独立研究院、专家公寓、创业孵化区四个区域,距离高铁德州东站10分钟车程,距离德州东高速口10分钟车程。目前,包括启萌星教育机器人研发生产、联科华单原子材料研究中心、北京中电智诚嵌入式计算平台等12家优质企业、品牌商家、专业运营方签约入驻。

该中心将秉承“研发在北京、智造在德州”的工作理念,努力成为服务京津冀地区创新主体对外联络的重要枢纽,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服务和人才培养交流三大功能定位,整合科创成果、机构、人才、资金等资源,为京津冀科创主体深度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津冀创新转化中心何以落地德州天衢新区?德州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介绍,德州天衢新区是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四大省级新区之一,因服务京津冀战略而设立,承载着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的职责使命。据悉,近年来德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规划建设天衢新区,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形成完善一套机制、做好四篇文章、构建一道屏障的“1+4+1”工作格局,在科技协作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绿色食品供应、多元人才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与京津冀地区深度融合,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引擎、桥头堡。

德州市坚持高位推进,建立一套跨区域合作机制。德州市与朝阳区、天衢新区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天衢新区与北京中关村朝阳园达成产业溢出飞地承接机制。两地在飞地园区、产业融合、国际贸易、人才交流等多领域加强合作。天衢新区与雄安新区签署了《全域对接协同联动战略合作备忘录》,深化产业协作、产学研、人力资源等9个方面合作。加入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打造京津冀鲁一体化服务圈建设机制,联合京津冀25个县市区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跨省通办”。

本次在仪式上签约的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玉柏说:经过多次沟通洽谈,围绕项目投资、人才培养、社会就业等展开全面对接,我们被德州市及天衢新区的真诚所打动,被德州市厚重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所打动,被落地德州企业的蓬勃发展所打动。我们也期待,在天衢新区这片孕育丰收与希望的沃土上,双方的合作能早日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德州加强与京津冀研发创新机构和协会合作,与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合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等合办“新能源车辆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交流会”。促成11家企业与京津冀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申报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0家。积极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德州产业创新中心、有研工研院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落户。推动本地创新型企业到京津冀设立研发平台,6家企业入驻北京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宝立表示,省科技厅将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列入厅市会商重要内容予以推动,支持德州发挥对接京津冀桥头堡的关键作用,积极引进京津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3年以来德州市吸纳京津冀技术合同300余项、技术成交额超过25亿元。建设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是打造区域特色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期待中心能够充分发挥成果转化、创新服务、人才交流等功能作用,为科技领域全面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天衢新区正规划建设总部基地、康养产业集聚区、职业教育集聚区、金融创新区等重要功能板块,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食品研发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把集成电路作为“一号产业”,打造全国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用足国家发改委、省政府支持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围绕“5+1”主导产业,高标准规划特色产业片区,配套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会展文化两大中心。投资35亿元高标准建设建筑面积229万平17个产业园区,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全力保障京津冀项目接得稳、留得住。突出央企强引进,有研集团8英寸、12英寸硅片、高纯溅射靶材、北京艾维特在新区“抱团发展”。中机寰宇、华创融盛、北京安颂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类产业化项目陆续落地。

德州还依托中国有研“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山东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区探索“双向飞地”“园区共管”跨区合作模式,建成10万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京津冀协同产业转化基地和标准化厂房,拥有市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418家,集聚国家级、省级人才180人,为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

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兼省委在京机构人员工委副书记尚胜波认为,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作为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必将成为德州人才汇聚、科技引领、成果转化的“主枢纽”。下一步,省驻京办将发挥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和京鲁融通中心的“窗口”“平台”优势,推动与德州的全面战略合作,共同举办招商推介、对接央企、人才交流、科技孵化等活动,促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助力德州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德州通过加大职业院校建设,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32所中高职院校、2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年输送人才超2万人的独特优势,与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北京现代、山东远大数控等京津冀企业深度合作,大力实施京津冀人才“迁徙”工程,全力保障重大项目人才全职“迁徙”至新区工作,并享受相应的区级人才政策。

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纪钢表示,展望未来,德州将以中心为纽带,与京津冀政府平台建立紧密沟通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区域创新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高端人才密切交流,促成更多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重点企业的对接与合作,不断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以高昂的姿态发挥“桥头堡”“先行区”优势,以最优的服务勇当协同发展“主力军”,在深化融入协同发展浪潮中贡献“共赢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