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因为中专生姜萍意外入围决赛而引起热议。如今决赛也正式结束,姜萍能否用实力再次创造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初赛由于采取的是线上开卷导致有些人对结果产生质疑,本以为决赛会采取传统的线下模式,结果达摩院仍旧决定通过线上闭卷的方式,让选手决一胜负。只不过选手需要在双机位无死角拍摄下,连续8小时作答才算成绩有效,公正性和在线下考试没有本质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数学竞赛有选手6题只做出1题

看到中专生姜萍,仅自学一年多高等数学就能入围决赛,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否初赛试题难度不高。有高考数学140多分的北大博士以身试法,证明题目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入围决赛的选手,除了姜萍以外,都是世界各国顶级院校的硕博研究生,以及重点中学的种子选手。

本次决赛分为5个赛道,选手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任选其一,一旦选择就不能更改。毕竟选手来自世界各国,都让大家齐聚北京不现实,线上考试还是最科学的途径,不光能克服地理上的距离,还有时差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委会规定决赛答题时间为24小时,选手可以在任意8小时内连续作答皆有效。网传姜萍和她的老师王闰秋已经抵达北京参赛,并于考试当日9点准时开始作答,并没有弃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试时间结束后,达摩院会成立独立阅卷组分赛道阅卷,在交叉复审核验,选手成绩和获奖名单将于8月公布。每个赛道会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4名以及优秀奖10名。也就是说,姜萍要达到该赛道的前17名,才算成功。否则大家可能连姜萍的成绩都看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参赛选手介绍,决赛试题难度比预赛高出不是一星半点儿,有选手6道题只做出1题。姜萍接触高等数学时间有限,基础未必扎实,在闭卷的条件下,能否打出好成绩,着实令人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9人要求公布姜萍初赛试卷,网友:要一视同仁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在数学界的影响力有限,远不如AMC美国数学竞赛、哈佛麻省理工数学竞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杜克大学数学竞赛、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含金量高。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报名门槛,任何人都有机会参加,今年连AI团队都可报名,或许这也是姜萍唯一可以崭露头角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很多数学界大神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阿里数学竞赛,只要入围决赛即可,没想到姜萍的入围激发了整个数学界的斗志触碰了他们的逆鳞。或许是让一些选手没了面子,甚至影响了部分科研及教育机构的影响力,很多人开始质疑姜萍和她老师王闰秋成绩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决赛已经进入阅卷阶段,仍旧有人揪着姜萍的初赛成绩不放,据说已经有39名选手联名要求达摩院公布姜萍初赛试卷,以证明她名次的合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姜萍拍照的背景黑板上错误百出,难免更让人难以信服。即便有人解释,姜萍本人忙着备战决赛,为了节省拍照时间,由其他同学帮忙抄在黑板上的。其他同学都是中专生,也没接触过高数知识,抄错符号也是可以理解的。

网友表示,如果公布试卷能平息风波,可以公布,但不能只公布姜萍和王闰秋的试卷,应该把所有选手的试卷都公之于众,做到一视同仁才好。不能因为姜萍和她老师没有背景,就胡乱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纠结初赛结果,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决赛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能给选手带来的无非是荣誉和奖金,入围决赛不会给选手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只有在决赛中拿到名次,才能有奖金。既然决赛已经举行完毕,再去纠结名次就没必要了,等决赛结果公布后,或许一切都有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打破了大家对中专生的刻板印象,但这也恰恰说明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姜萍不是没考上高中,而是因为数学天赋没有被充分挖掘,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应试教育上,这才埋没了天赋。若不是遇到王闰秋老师,可能她以后会成为一位杰出的服装设计师。

现在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外,其他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知识竞赛,也不知道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另辟蹊径。倘若韦东奕当年没有遇到他的伯乐,带他参加比赛,可能以他的综合成绩,也未必能考得上北大。说不定还有很多学生的天赋被埋没,这不是学生的失败,而是教育的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质疑姜萍的成绩,不如去反思教育现状,为这些有天赋的三无学生开辟出一条升学通道,同时还要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不过过早给学生贴标签,上中专并不意味着没出息,只要是金子迟早都能发光。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39名选手申请公开姜萍初赛试卷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