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狼烟四起,战火无情,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却闯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王建。年少时,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泼皮无赖,无恶不作,甚至连亲生父亲的临终遗愿都不放在心上,将其强行安葬于龙穴。然而,就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昔日的顽劣之徒,竟然登基称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王朝。这个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王建又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让我们拭目以待,去见证这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泼皮无赖,遭人唾弃

唐朝前期,国力稳固,民康物阜,然而到了后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王建就生于这般动荡年代,出生于淮南一个普通人家。他的父亲周善田,原是本地赫赫有名的烧饼摊老板,凭借手艺精湛,小本经营数十年,也攒下了一些家财。不料年纪渐长,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卧病在床,生计无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幼的王建,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自然无心读书,终日闲游荡逛,与小混混们为伍,成了街头一霸。他们纷纷以王建为首,在城中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打家劫舍,抢夺财物,欺男霸女无所不为。甚至还公然杀害他人的牲畜,贩卖烟瘾之物为生。居民们对他们怨声载道,却无可奈何,唯有狠狠咒骂几声。

就在大家对王建等人恨之入骨之际,城中来了一批新任的差役,他们被王建这个孩子放肆的样子惊呆了。差役找到了周善田,将王建的劣迹禀报一番。周善田早已对王建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听闻此事,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便狠狠责骂了王建一顿。

谁知,王建根本置若罔闻,对父亲的训斥视而不见,反而油盐不进,狠言顶撞。周善田气恼之余,更加伤心,随即病情加重,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王建亲眼目睹父亲离世的一幕,心中终是愧疚万分。他唯有拿出剩余的家当,操办一场薄酌敝陋的殡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机缘降临,命运转折

殡殓完父亲后,王建彻底陷入了迷茫之中。他曾做下诸多恶事,如今唯一的亲人也离他而去,心中充斥着悔恨与自责。就在他一蹶不振之际,机缘巧合之下,一位高僧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他指明了新的人生道路。

当时,王建正独自徘徊在一处僻静的山间,那位高僧名叫处洪,乃是武当派的一位长老。处洪一见王建,便觉他骨骼不凡,定非池中之物。于是,他上前开解王建,告诉他命数所趋,并非一味放浪形骸,而是应该建功立业于军旅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王建对处洪的话充耳不闻,他只是一介出家人,怎能卜算他的前程?可是处洪诚恳的劝说,却让他萌生了别的想法。处洪言道:"朝野动荡,正当乱世,良机遍地,天佑英雄。你若一直这般浪荡,定将虚度青春,徒增遗憾。"

处洪的话,如同当头一棒,狠狠地敲醒了王建。他回想起少年无知,误入歧途,如今已年过而立,却一事无成,终日游手好闲,自叹不如。是啊,眼下正值动乱年代,即使他是底层百姓,只要有过人的作为,定能凤毛麟角,成就大业!

从此,王建下定决心,要投身军旅,建立功勋。很快,他就加入了当地的一支民团,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卒。在军中,王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他日夜操练武艺,从不馀遗,朝夕苦读兵书,终日钻研战阵。凭借过人的勤恳和过硬的武功,很快就被上级看重,擢升为校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戎马年代,王建施展所长,立下赫赫战功。每当有战事,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国为民,赢得将士们的盛赞。直至黄巢起义期间,王建表现尤为抢眼,凭借出色的统兵才能,挺身而出,保护君王周全,从危难中解救出了唐僖宗。功高勿赏,僖宗龙颜大悦,亲自册封王建为中尉骁将,钦点由他统领精锐大军。

三. 遭逢变故,立志图谋

就在王建功勋卓著,威名日隆之时,朝野风云突变,大唐王朝渐露衰颓之态。黄巢余党作乱,节节败退,僖宗最终被迫弃都长安,东迁洛阳。王建亲随君主,经历了无数沙场血战,见证了大唐疆土的一步步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僖宗率领王建等亲信大军,与河北的黄巢军队遭遇。彼时朝廷兵力已濒临崩溃,黄巢军挥师直逼洛阳城下,僖宗眼见手下败势已现,只得暂且退守。此役,王建身先士卒,先斩黄巢数员猛将,随后亲率亲军突出重围,鲜血淋漓地护驾出城。

惨烈一仗,朝野震惊。王建的卓越功勋传遍京城上下,引来无数人的赞赏。然而,也招来了诸多朝野权贵的妒忌猜疑。他们私下里诽谤王建,言他居心不良,图谋不轨。甚至还专门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暗中嫁祸王建的亲信部将。

眼见朝局风云变幻莫测,权力斗争日渐白热化,王建心中警兆渐生。他明白,若是继续为唐室效命,多做无用功,只怕迟早要遭受不测。为了避免陷入朝野纷争的泥潭,王建最终拿定主意,图谋自己的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僖宗驾崩后,王建辞官还乡,在故乡积蓄实力,并未贸然妄动。直到唐朝年年战乱不止,朝野倾颓无主,王建才打定主意,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根基。此前,他曾亲眼见证大唐从一时全盛,堕落到如今境地,心中无不惋惜。于是,破釜沉舟,扬帆远航,携家人迁往中原以西的四川,决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四. 奋力一搏,开疆拓土

抵达四川之后,王建并未急于扩张实力,而是先在当地布下根基。他驻扎在绵州,打理田园生产,安抚民心。同时,王建亲自挨家挨户拜访百姓,详询民间疾苦,赢得了广大民心。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流民投靠过来,王建的根基也就越来越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实力的日益壮大,王建开始着手统一四川。当时本地多有割据势力,因此他首先出师攻下夔州和内江,为日后的全面征战做准备。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王建,行事果断犀利,领兵有方。可谓步步为营,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一举拿下了两大重地。

此后不久,王建又集中全军大举进攻汉州和梓州,经过几个月的残酷厮杀,终于攻下这两座坚城。而梓州为北方重镇,一旦被占领,王建在四川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因此,这次攻城战,双方鏖战异常惨烈,血流成河。王建亲自督阵作战,所向披靡,尽显其统兵谋略之高超。

就这样,在接连的征伐之后,四川大部分地区最终尽归王建麾下。而王建也迅速将凌乱多时的民心稳固下来,四处设置军屯,分封将士,并召集文武官僚,实行民赋征役,缔造暂时的和平治理。为了减少战乱对民众的伤害,王建更是下令军士严格执法,杜绝任何劫掠行为。很快,四川就从混乱之中渐趋于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收拢四川割据势力的同时,王建也没有放松对外防线。他多次统兵远征西陲和北边,讨伐了数个骚扰边疆的异族部落。这不仅巩固了军事力量,也稳固了边境秩序。统一四川和防守边疆,无疑是王建立国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五. 开国称帝,永铸丰碑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王建最终在四川地区扩土开疆,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他即将走向人生的巅峰。公元907年,随着大唐帝王家族在长安的统治彻底终结,曾经的神州大地分崩离析,进入了一片混战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王建毅然在四川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定都绵州,尊崇佛教,并改年号为"同光"。可谓一呼百应,民心顷刻之间归附于他。旋即,他就颁布诏书,号召天下英雄好汉,招贤纳士,壮大实力。

同时,王建也对当地的行政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他参照唐朝旧制,重新确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安插亲信重臣执掌重要职务。而在民政方面,他下令从善如流,不加苛役,还在京畿之地大兴水利,以稳固民心。

在开国初期,为了集中全力巩固根基,王建并未贸然与诸侯割据勾心斗角。然而渐渐地,他强盛的实力还是引起了其他州郡的不安和忌惮。于是,安西节度使王重荔、汉阳节度使严阔等地方武人,纷纷联合起来欲向新兴政权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来犯的军阀联军,王建并未惊慌。他沉着应战,亲自督阵,屡建武功。在绵延数月的几场大战中,王建出奇制胜,施展高超的军事才华,最终击溃了诸路联军的进攻,彻底扫清了政权的内外障碍。这一役,更坚定了四方臣民对王建的拥戴,令政权基石稳若磐石。

随着根基的日趋稳固,以往的贫民子弟、放荡少年,如今已经化身为一位开国君王。于是,在九一三年这一年,王建正式即位称帝,改元前蜀,为了避讳先帝李渊姓名,将年号定为"天祚",步步登堂入室,行云布雨,可谓造府撞锤,声名远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