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星奈

编辑|方奇

媒体|AI大模型工场

AI搜索赛道再添一玩家。

前小度CEO景鲲与CTO朱凯华联合成立了AI公司MainFunc,主打AI搜索,矛头直指百度和谷歌。

据了解,该公司现已完成首个6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估值2.6亿元。

除此之外,百度自己也在变革,不断尝试大模型加持下的AI新业态。一面是新玩家不断涌入,一面是老玩家在积极改造升级。

近日,百度APP全量上线AI捏合摘要功能,用户在APP浏览文章时可通过“捏一捏”完成文章、视频等页面抓取。此外,APP内还上线了“AI助手”频道,用于智能体的匹配与分发。

例如,在百度APP内搜索“北京旅游攻略”,遇到长文章和长视频,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捏一捏”,就可以直接总结形成建议和避雷指南。点击APP上方的AI助手就能直接调用各类“旅游智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挤的玩家、花样的玩法似曾相识,却又焕然一新,如今,AI搜索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颠覆传统“搜索”的界限。

搜索急需AI颠覆

提到搜索,百度是一家绕不开的企业。

1999年,李彦宏带着“超链分析”技术回国创业,一手建立起中文搜索引擎的大厦,“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响彻大江南北。

彼时,搜索作为互联网世界上的“皇冠明珠”,谁都想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国内的360、搜狗;海外的谷歌、雅虎等都虎视眈眈盯着百度。

12年前的那个夏天,百度和360打响“3SB大战”,周鸿祎、王小川对李彦宏发起猛烈攻击,一举夺下10%的市场份额。之后的十多年里,李彦宏和周鸿祎斗得难舍难分,李彦宏除了要应对国内的竞争对手,还得防着谷歌“偷家”。

2006年,在李开复的带领下,谷歌在中国市场一路起飞,不过后期因为国内严格的“网络审查”,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百度防守成功。

国内搜索市场的竞争格局也逐渐稳定,百度带头,360、搜狗紧随其后。不过,稳定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固化和陈旧,因为缺少竞争,搜索引擎的市场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

然而,生成式AI这一“鲶鱼”的出现,搅动起搜索市场的风云。

那么相较传统搜索,AI搜索优势在哪里?

搜索的第一性原理是及时性和准确性。AI搜索最大的作用就是降低用户搜索时间和提高搜索准确性。

传统搜索引擎依赖于爬虫技术来收集、清洗和排序互联网上的网页,用户需自行选择并查看网页内容。而AI搜索则简化了这一流程,直接为用户提供网页内容的总结结果,类似于一个智能搜索助手。通过大模型技术,AI搜索能在数秒内给出总结,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那么AI搜索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在及时性方面,搜索引擎种最核心的两项技术是“召回”和“排序”,即用户输入问题后,搜索引擎需要在数据库中寻找尽可能多的正确信息并将结果返回,这一过程为“召回”,在信息看反馈后,需要根据用户搜索内容的相关性,对召回结果进行排序。

在传统搜索中,需要人工去理解和调配用户指令和目标内容的匹配度,耗时长、效率低且成本高。

天工AI搜索在召回与排序环节中,大量引入了大模型能力。训练好的大模型能够模仿人类的识别判断能力,判断搜索指令(Query)和被搜索文档(Doc)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将这些匹配好的相关性样本当作“教科书案例”让搜索引擎学习,进而提升搜索引擎的召回、排序性能,并且实现模型侧的端对端迭代,效率更高,耗时更短。

在提高搜索准确性方面,目前业界(如天工AI搜索)一般采用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将信息检索与答案生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了一起,其技术路径可以简化理解为:用户提问——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答案——系统将用户的提问及检索出的相关答案一起合成Prompt——将Prompt提交给大模型——大模型返回提问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有效抑制了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即避免产生不准确或误导性的回答,从而确保了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天工AI搜索和360AI搜索在保证搜索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在将大模型拆小,以实现更低的成本,产生最好的搜索性能。

具体来看,天工AI搜索采用MoE混合专家模型,让专业的模型做专业的事情。360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360AI搜索采用了5个百亿参数以内的小模型去代替“通才”的大模型。

昆仑万维CEO方汉曾表示,调用各种智能体解决搜索问题将是AI搜索的上限所在。目前,天工AI搜索已经集成大量的智能体来提升AI搜索效果。

沉寂许久、增长乏力的搜索市场需要AI续写新故事。

搜索战事重燃,新旧两派纷争天下

“3SB大战”的故事延续到了AI时代。

李彦宏在ChatGPT出现后,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文心一言和简单搜索;周鸿祎在原有360浏览器上进行改造,推出360AI浏览器和360AI搜索,最近还打造了360AI甄选,为中国AI产品带货;王小川则创建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进行多轮融资,估值超130亿元,成为AI独角兽五虎之一,推出主打搜索的AI产品——百小应。

如果说李彦宏和周鸿祎是传统搜索大象转身,那么王小川则代表了AI原生搜索的新兴势力。

百度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就用文心大模型重构百度搜索,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结果是文心一言以不同格式如文本、图像、第三方链接等组合而成的。李彦宏表示目前百度有约11%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

不过体验下来,百度AI搜索并没有特别出彩的点,甚至可以说“不好用”,在AI搜索结果之前还是先出现了一堆广告。

为了解决广告问题,百度曾在2018年推出一款简单搜索APP,根据李彦宏之前所说,简单搜索主打两个特点,一是AI,另一个就是无广告。

在简单搜索的官网显示,2023年10月,该APP搭载文心大模型完成新一轮升级。简单搜索主要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综合,二是互动。综合就是无广告版的百度搜索,搜索的内容和显示排序与百度APP并无差别。互动部分则是融合了AI对话,不仅可以生成搜索信息,还能够写作、画画等,是一个综合性的AI搜索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APP与简单搜索APP对比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搜索APP

综合来看,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在AI搜索方面进展并不突出,李彦宏也坦言:“我们仍然处于用文心一言重建百度搜索的早期阶段,鉴于百度搜索的历史跨度超过20年,用户行为将逐渐发展,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相较之下,360在“红衣大叔周鸿祎”的IP下,周鸿祎承接泼天流量,为自家产品代言的,360AI浏览器和AI搜索做得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鸿祎认为,模型能力必须结合场景才能成为AI APP,而搜索则是360选择的AI落地的最佳场景。以“流氓广告”闻名的360,一改昔日风格,推出的360AI浏览器和AI搜索简洁无广、无弹窗,周鸿祎要变革浏览器的决心似乎要比李彦宏更强些,也更彻底些。

实际上,360在举公司全力发展AI搜索的背后是公司战略方向的一个转变。去年在把摊子铺大,先后发布两款自研大模型“360 智脑大模型”和“奇元大模型”,之后又发布“360鸿图”、“360数字人”等等产品。而今年,360在聚焦,聚焦到大模型应用的具体场景中。

对于传统搜索巨头们来说,大象转身尤为不易,而对于哪些新兴的创业公司,AI则为它们的腾飞装上了翅膀。

提到AI原生搜索的新兴势力,天工AI搜索必须榜上有名,对标国外Perplexity。

2022年8月成立的专注于AI+搜索的Perplexity,目前用户规模已增长至数千万,今年4月份完成新一轮融资,筹集了约6300万美元,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昆仑万维在距Perplexity上线的8个月后,在国内率先发布天工AI搜索,这家出海型互联网企业,正在“All in AIGC”发展第二条增长曲线。

实际上昆仑万维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AIGC和大模型领域,并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去年8月正式推出国内第一款融入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引擎——“天工AI搜索”。

此外,昆仑万维也是国内最早研究MoE模型架构的公司,并在今年先后推出搭载MoE架构的“天工2.0”和“天工3.0”。在保证搜索信息准确的快速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大模型推理成本。

现在,天工AI每日活跃用户(DAU)已超过100万,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天工AI APP月活用户已超八百万,仅次于豆包与文心一言,成为国内AIGC APP月活跃用户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天工,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在上个月推出了懂搜索、会提问的AI助手“百小应”。具备多轮搜索、定向搜索等搜索能力;年初成立,由猎豹移动参投的秘塔搜索在这几个月数据也在持续飙升。

腾讯元宝凭借与微信公号的生态互联,其AI搜索质量一骑绝尘,不容小觑;夸克浏览器深耕教育、医疗赛道,以年轻人爱用的智能搜索,强化用户心智。

实际上,审视当前的AI搜索领域,百度和360等巨头更像是在传统搜索引擎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加减法”策略——他们通过引入AI技术来增强搜索能力,同时致力于减少广告干扰,提升用户体验。

而天工、百小应、秘塔等新兴的AI原生搜索则在底层算法架构、交互方式以及用户体验上蕴含着更具颠覆性创新的因子。它们通过多模态搜索、自然语言对话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至此,各家AI搜索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不过谁能在这场搜索战事中胜出,关键在于谁能先一步趟出商业化之路。

AI搜索商业化新解在哪?

AI 2.0时代,创业公司讲不出赚钱的方法论,是上不了市的。不能上市最终还是死路一条。这是李开复对于AI商业化的看法。

最近Stability AI、Adept、Humane等独角兽明星公司纷纷传出寻求收购的消息,Perplexity也被曝,至少与4家公司讨论过合并事宜,国内的竹间智能也在年初的时候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

这些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走到如今这一地步,说到底,还是因为无法讲出赚钱方法论。

对于AI搜索企业,商业化仍是难解的题,但是难题也得解,面对流量的内卷,只有大模型才能从根本上革新。

要想实现商业化,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即降低成本,拥有稳定的收入。

目前AI搜索的形态尚处于早期阶段,模型推理成本目前仍在高位,摩尔定律依旧发挥作用甚至有超越的趋势,模型能力在以每八个月翻一倍的趋势发展,与此同时,模型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再来说说“开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已然非常成熟,用户免费,向B端客户收取广告费。

百度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百度在线营销业务营收170亿元,占总营收的54%,而谷歌搜索2024年一季度收入为461.5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7.3%。

广告业务依然是百度和谷歌的最强“现金牛”,而如果AI搜索要想完全颠覆以往的商业模式几乎不太可能。

实际上,这些AI搜索的企业正在走向融入广告的路上。Perplexity首席商务官Dmitry Shevelenko在4月透露称,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季度推出广告业务。

现阶段Perplexity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面向C端收费,基础版免费使用,如果用户想要享受更多功能,如选择不同的AI模型、无限制上传文件等,则需要支付每月20美元的费用。

因其现有的高级功能付费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Perplexity才考虑推出广告业务。

而国内对AI搜索的商业模式探索也主要集中在面向C端收费。

秘塔搜索的投资人傅盛也提到,秘塔AI搜索未来有可能会采取复合的商业模式,向付费会员开放深度分析的功能。

傅盛还指出,秘塔去年实现了盈利,在推出AI搜索产品时明确了要控制搜索成本不能过高的思路,采用的是大概百亿参数规模的自训大模型。

360也选择上线AI大会员体系,采用会员订阅模式,走出AI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但是,细究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产品虽有差异,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特点,后续有多少用户愿意买单,还有待市场检验。

未来,当端侧推理变得足够成熟之后,在端侧打造AI搜索,几乎不存在推理成本,就像你现在用手机不会认为充电是一种成本,到那时,AI搜索的商业模式或许就能完全走通,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AIGC大模型工场已经组织了非常精准的「AI大模型垂直社群」,覆盖超1000位AIGC圈,百度大模型业务负责人,京东大模型业务负责人,腾讯大模型业务人,阿里云大模型技术负责人,科大讯飞大模型公关,商汤大模型业务,阅文大模型公关,360大模型公关负责人都在群里啦,欢迎大模型业务负责人加入。请加微信fqq2000nian ,注明真实身份。

数据支持天眼查,大模型独家合作账号

监制 / 刘老师

编辑 / AIGCCCCC

视觉 / 大模型

微博 / @AI大模型工场

TG/AI Marketing Fiel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模型应用创业者,你怎么看?

■ 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 ▍通用大模型案例

■ 科大讯飞星火 京东 ▍产业大模型案例

■ 商汤日日新、腾讯,昆仑万维 ▍ 金融大模型案例

■ 盘古大模型,中国电信,医联 ▍医疗大模型案例

■阅文大模型,腾讯音乐大模型 ▍ 文娱大模型案例

■知乎,360大模型,火山引擎 ▍ 教育大模型案例

■ 网易,金山办公大模型 ▍ 更多行业大模型案例

上次介绍体验完夸克高考AI搜索,我治好了吉林表弟的“新高考”焦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大模型领域垂直媒体「AI大模型工场」

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提供新的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