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考察。这次西北之行,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穿始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续发展。五十六个民族如何在多元中铸就一体、在一体中百花齐放?如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调研,给出了答案,也给出了指引。

6月20日至22日,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带队赴西藏拉萨、青海玉树慰问北京援藏、援青教师,并在青海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座谈。此次调研,既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也是第一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践行。

北京将积极落实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出的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要求,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坚定的决心,践行总书记嘱托,善用教育之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日益深入人心。

融铸

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的第一站,是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总书记走进教室观摩主题思政课,听孩子们讲述新时代家乡的可喜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在北京调研组此次的行程安排中,思政课是关注的重点之一。6月20日,调研组一行到达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在这里,初一年级雏鹰班的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吸引了大家驻足。课堂上,援藏教师王瑞蕾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题,为学生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的六个方面,通过法律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保护来源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得益于制度的优势。

听课结束后,李奕与师生进行了交流。课堂上那个频频举手与老师互动的小姑娘次仁秧坚说:“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在我们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法治保障。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王瑞蕾说:“这堂课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关于法律保护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只有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更好地融入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也是道法课、思政课最终的教学目标。”王瑞蕾还提到,作为思政课教师,已经关注到北京将在2025年中考采取道法开卷考试,这就给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听完师生的发言,李奕回应说:“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到的关于思政课的要求,不仅是针对思政课教师,也是提给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要求。总书记提到,‘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援藏教师,跨越千里来拉萨教书,不只是简单为了让学生学会做题,而是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在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素材中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此次拉萨之行,李奕还见到了自己的小笔友达娃曲西。去年达娃曲西初中考上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还给她的“大朋友”李奕主任写了一封信汇报分享学习和生活。自2023年以来,北京市教委积极开辟教育援藏新赛道,以书信交流、线上诵读等多种形式促进京藏学生心心交融。

“京藏同心 见字如面”活动自2023年暑期启动以来,号召两地青少年通过书信广交朋友,架起京藏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笔友”们拿起纸笔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共话成长,一封封书信承载着京藏两地师生双向奔赴的深情厚谊。

“京藏同心 见字如面”活动成了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传递着京藏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京藏学子之间绽放。

绽放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根植心田

万山之宗,三江之源,今朝的玉树一派生机勃勃。在结束拉萨调研之后,6月22日,调研组一行又赶到了青海玉树。在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基础设施、学校特色社团发展情况,详细了解学校班子配备、人才队伍、工作开展等情况。

再次来到玉树,调研组一行真切地感受到玉树教育有了质的飞跃。“玉树的学校在校园建设、教学资源配备方面都很丰富也很完善,在硬件上跟北京的学校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另外在软件上,京玉两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互动教学,玉树的学生也能共享北京的教育教学资源。”

当天,调研组观摩了一堂美术课,这就是一堂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两地互动教学。课堂上,玉树的学生画北京的山,北京的孩子画玉树的雪。李奕说:“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交往,两地孩子的心目中,掌握的绝不仅仅是画的技巧和色彩,画的过程中,在思想、情感和心灵上都可以产生共鸣。这就是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玉树四中调研时,校园琴房里一段悠扬的琴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弹琴的小女孩眼睛清澈明亮,看着校园里的客人们落落大方地点头微笑。李奕一行热情地邀请小女孩:“下次有机会,邀请你到北京演出。”

听完女孩的演奏,音乐教室里传出的天籁之声又吸引了调研团驻足,那是一群藏族学生在演唱《再唱山歌给党听》,高亢嘹亮的歌声让现场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李奕对身边的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建议说:“不妨设计一场网络歌咏比赛,让拉萨的孩子和北京孩子在线上同唱一首歌,这种艺术交流也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方式。”

几天前,也就是6月18日,由北京市教委与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24“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民族舞蹈专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拉开帷幕。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北京市的近400名青少年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展示艺术风采,通过各民族舞蹈展演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这样的艺术交流,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青少年心田间绚丽绽放。

发展

推动教育援藏援青工作走深走实

结束校园参观之后,调研组在青海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座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钟泽海,玉树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州委教育工委书记武良桃等陪同调研并深入座谈,共商深化教育帮扶工作,将强京青两地教育交流合作,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中,钟泽海回顾介绍了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嘱托。李奕主任代表北京市教育两委向青海省教育厅、玉树州长期以来对北京教育工作的支持、对北京援派教师的关心表示感谢。

李奕表示,6月18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北京教育援青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要求。对口支援玉树州,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北京的重要任务。我们教育援青团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对口支援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北京教育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加强玉树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为调研组成员之一,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李开发表达了此行的感受:“这次玉树之行,我看到了不光是高楼大厦、设备设施,更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学生的变化,学生们落落大方地跟我们交流,孩子们眼中的光就是京玉教育合作最好的成果。”近年来,北京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对口援助西藏、青海,通过前后方协同、靶向施策,也通过共育共管、共享共担,真正实现融文化、融资源、融制度、融荣誉,这也正是民族地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新学期的工作,李奕表示,下一步北京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其作为学校思政课的重点。通过京玉两地思政教师共同教研、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交往交融活动等方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玉两地红色资源等为力量根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玉树是京青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两地充分地联动起来,在京玉两地共同推进一个大思政项目,在课程思政上设计一系列活动,围绕足球、物理、数学、科技创新,还有语文学科的书信往来、见字如面,包括同学们提出来的线上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等,挖掘所有学科背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讲好一系列故事。”

此次调研还提到,北京要把加强玉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援青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探索通过互联网+、智慧课堂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本地教师、援青教师和北京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京玉教师学习共同体。同时,聚焦国家战略,持续赋能玉树学生全方位成长。要探索建立京玉学生交流共促的创新机制,教育援青团队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对接北京资源,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助力玉树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字:冉阳

编辑:苏珊 付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