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兴奋,嫦娥六号回地球正进行最后冲刺!

6月5日,嫦娥六号进行了样品交接之后,将在环月轨道上飞行约2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守估计,它将在6月25日左右,冲入地球大气层,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场区。

这意味着嫦娥六号即将出差返回地球,并且结束整个任务阶段。

这不仅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而且还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美国NASA局长羡慕不已,希望中国能够分享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集的月壤。

但中国已明确说明,中美航天合作是面临困难的,根源在美方。

换句话说,中国拒绝与美方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六号返回

当然了,嫦娥六号想要成功返回,还要经历令人紧张的生死30分钟。

首先,在距离地面高度大约在5000千米左右,嫦娥六号组合体将会进行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返回中轨道器会与返回舱分离,最终只剩下返回舱,孤零零的飞回地球。

这一阶段的分离,必须非常精确,因为稍有误差可能会影响后续的轨迹和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在距离地面高度120千米左右,返回舱会以较高升阻比的方式在大气层中“滑行”。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小返回舱的速度,并降低再入大气层时产生的热量。

这一阶段返回舱会进入第一次的黑障区。

所谓黑障区,其实是由于高速进入大气层产生的等离子体屏蔽效应,导致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通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需要返回舱自主导航和控制,以确保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

这个通过后,返回舱的速度会有所降低,由之前的第二宇宙速度(约11.2公里/秒)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约7.9公里/秒)。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过高的速度会导致返回舱在大气层中烧毁,而速度过低,则无法保证返回舱的轨道和降落点的精确性。

在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后,返回舱将再次进入黑障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返回舱已经处于较低的速度,但依然需要再次减速以确保安全着陆。

通过第二次黑障区后,返回舱将接近地面,并准备进行降落操作。

在距离中国内蒙古上空约10公里的高度,返回舱将开始执行开伞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落伞的打开,能够进一步减缓返回舱的速度,使其能够以安全的速度接近地面。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精确的控制和协调。

如果一切顺利,返回舱将最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着陆场区成功着陆。

整个过程从分离到着陆大约持续3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每一秒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对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其中一个步骤出现错误,嫦娥六号便可能永远回不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嫦娥六号返回的方式,跟之前嫦娥五号是一样的,也就是专业术语中说到的“跳跃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理解,这就是一种通过多次在大气层中“跳跃”来逐步降低返回器速度的技术。

之所以要搞那么复杂,是因为返回速度太高,直接冲进大气层将会非常危险。

为此,工程师通过不断地“跳跃”,找到最佳的高层稀薄大气位置,然后使返回器进入。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速度并降低热量,可以显著增加安全性。

不得不说,既省时又省力,真是一种绝妙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为了保障最后的安全返回,我国的测控系统已经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

其中包括地面雷达、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及中继卫星等系统,它们共同协作,可以进行全方面相关的测控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眼全球,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具备这样精确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测控。

总之,嫦娥六号返回地球难度虽然大,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肯定也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结尾

由于这次嫦娥六号带回来的月壤样本,可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的,不仅对中国,对全球来说都是独此一份。

通过分析那里的月壤矿物和化学成分,可以更好的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关键的是,月壤中可能含有氦-3,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清洁核聚变能源的重要燃料。

正因如此,美国NASA局长迫切的想要中国对外分享出来。

但你让我分享就分享啊,我们可不是惯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美国人是不是忘记了,中美之间还有《沃尔夫条款》?

在该条款上,美国人自己已经明确表示,禁止中美之间进行一切的航天技术行为。

注意哈,是一切,哪怕只是简单的分享会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一万步说,这是中国人凭实力去月球背面采集的,美国有能耐自己上去呀,不是号称科技霸主吗?

不管怎么说,嫦娥六号即将返回,标志着中国将以非常强势的姿态正式开启中美登月竞赛!

这一次,留着美国人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