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赵一曼儿子愤恨的给主席寄了一封讽刺信,主席看后,轻叹着低头回复:“不要追究此事”。

在那个年代里,赵一曼儿子的信无疑是抨击了当时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现状。

那么,是什么让他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他又经历了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难之年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的大灾年也是大难年。在这段日子里我国的贫苦百姓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自1952年时,我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取消了土地私有改为老百姓集体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粮食产出统一存放到各个村中建立的公社,然后再按照上级政府要求的比例来上交粮食,余下的粮食再用来做成大锅饭全村一起吃。不过,这样的集体劳作除了能有吃大锅饭的资格以外,是没有其他报酬的。

虽然也有人对此心生不满,但又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这些,最终也只能过着随波逐流的日子。

由于粮食的生产调配都是由政府直接管控,所以也造成了农民处在一个局限的范围之内刚好满足温饱。

当然,并不是每一年的余粮都能保证农民过上温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农民的粮食产量也因此大幅下降,但是上级部门却没有对粮食的上缴比例做出应有的调配,这也导致当时出现大批农民食不果腹的情况。

“人吃人”的说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由于物资匮乏吃不饱饭,河南和安徽等地爆发了极为严重的饥荒,当时约有上千万的农民死在这场饥荒之中。

这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人敢提。

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就是在这时给主席寄了讽刺当下现状的信,他看不惯当下得境况,于是便将心中的不满全数发泄在了信上。

然而,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公开对抗当时的政治体系。

看到信后,主席自然是生气的,但当主席听闻他的经历,知道他是烈士子女之后,心中的怒也就此消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陈掖贤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主席对其如此惋惜宽容?

陈掖贤幼年离母

1929年,赵一曼在湖北生下陈掖贤,等他长到一岁多时,赵一曼就因革命工作将他放到伯伯家寄养。母亲离开之后,陈掖贤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因为离母不惯,陈掖贤每晚都只有哭累之时才能睡着,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久的连他自己都忘记母亲的模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安抚年幼的陈掖贤,他的伯母时常告诉他只要等到他长大,母亲也就回来了。陈掖贤就这样等了一年又一年。

直到赵一曼在战场受伤被俘致死,他都没能等到见上母亲一面。赵一曼去世的那年陈掖贤只有七岁,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坚定的信念,赵一曼找机会给他留下了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陈掖贤等了这么多年的结果,虽说他自小就和伯伯们生活在一起,但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相比毕竟是差了许多,他对母亲的记忆也只停在了那张遗书上面。

对于陈掖贤自己来说,这不是母亲的遗书,更像是母亲临终之前留给自己的绝笔信。

陈掖贤寄讽刺信

这件事情过去了不久,陈掖贤也长大了,工作之后的陈掖贤过上了中上层次的生活,每每手里富裕之时他就大肆挥霍,到了月底又只能仰天长叹。

恰逢1960年的某月,陈掖贤的毫无节制又将自己送入了窘迫的境遇,当时恰逢我国的困难时期,走在街上他也能看到角落有饿死的人,但他坚信这道难关会由上级组织带领全国人民渡过。

凭借这样的信念,陈掖贤总能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又精神焕发,但空有精神食粮又怎能满足肠胃的需求。陈掖贤的父亲陈达邦也看出了他的窘迫,于是决定请他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掖贤跟着父亲来到了政协礼餐厅用餐,当父亲拿出一张七角钱的代餐券吃了一顿“红烧肉”时,陈掖贤的信念也彻底崩塌了。

他由此事将自己和普通的百姓做了一个对比,他觉得在当下的社会他享受到了特权带来的特殊,路边是饿的晕倒在地的贫苦百姓,而上层组织的生活却与之截然相反。

陈掖贤回去之后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始终认为百姓过的什么生活,上层就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一气之下,陈掖贤果断填了一首《忆秦娥》寄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信中写到特殊时期中的错误决断以及河南各地偏低饿殍之事,在当时这件事情是极为敏感的,本来他会因此而被处罚,但因赵一曼的贡献,主席也就宽恕了他。

后期陈掖贤也回归了从前的生活,后来因家庭压力和各方面的原因陈掖贤在54岁时自缢走了。

总结

对于当年的苦难,没人能将所有的错误归结一方,陈掖贤也是当时为数不多敢说实话的人,那些日子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大概这也是袁隆平爷爷种植水稻的意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猜想主席之所以会原谅陈掖贤的做法,绝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想给爱国的忠良留一个后代,另一方面就是陈掖贤指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所以他才能在公然对抗政治和社会现状之后全身而退。

陈掖贤的一生是悲苦的,由于自幼没在父母身边长大,心理也出现了一定的缺陷,长大之后有了家庭更是困难而至。家庭压力和经济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从多方面的角度来看,他既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