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毅被调回北京赴任,临行前他特意寻到了贺子珍,叮嘱她:“等我走了以后,你搬到我的房子里吧,那里环境还不错,对你调养身体有好处”。

然而,面对陈毅如此诚恳的邀约,贺子珍却一口回绝了。

她说:“我没有资格住”。

听了此话,陈毅一改往日的温和,鲜有的发起了火。

那么,陈毅为何态度如此坚硬的要求贺子珍住到自己的房子里呢?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与贺子珍的革命友谊

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所在军队与陈毅所在部队在井岗山上会师,并从此扎根在这里,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陈毅结识了许多出生入死的战友,其中就包括贺子珍。

在一次战斗中,贺子珍用随身携带的手枪,砰砰两声枪响就干掉了两个敌人。

事迹被众战士互相传播,越传越神,还有了许多响亮的称呼如“神枪手”、“双枪女将”等等。据统计,那场战斗共消灭100多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支枪。

事后,“双枪女将”的事迹,给陈毅等中共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们认识到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为了扩大革命队伍的影响力,支持革命和工农,陈毅决定组织群众宣传。

然而,他在选举宣传代表时却遇到了困难。

在陈毅看来,宣传代表的推选极其重要,这个人既要有号召力,拥有良好的精神武装面貌,也要有口才,能将革命队伍建设内容讲的有信服力,让大家都能听的明明白白。

最终,陈毅把目光锁定了贺子珍,她英勇果敢,学识匪浅,并且加入革命战队后有功绩傍身,陈毅心想,宣传代表非她莫属。
陈毅当机立断通知了贺子珍,贺子珍欣然答应。

贺子珍很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她对这次宣传做了充足前期准备工作。

等到了宣传时,她口若悬河,满腔热血,把大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给台下的领导和群众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宣传工作非常成功,结束之后,陈毅当面对她进行了表扬。

两人不仅在工作上有很深的战友情,在生活上也是来往密切的挚友。

不过他们的友谊之间有个重要的桥梁,那就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陈毅与毛主席是工作上的伙伴,所以陈毅会常常因为事务出现在毛主席家中。

每次一来,贺子珍都会热情的招待他。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集下,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陈毅对贺子珍的特殊照顾

长征途中,贺子珍不幸身受重伤,身上负伤17处,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足,加上卫生条件差,有残留在体内的弹片,无法取出,身体极为疼痛时,她便会暴跳如雷,与毛泽东主席经常有口舌之争。1937年,贺子珍不顾毛泽东的劝阻坚决要求赴苏联养病。这一别,便是数十年。

直到1947年,贺子珍回国后选择留在上海。陈毅得知贺子珍带着孩子们来到上海要定居,既惊讶又高兴,并且亲自迎接,还亲自为贺子珍安排居所,包括以后的费用支出陈毅都为她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陈毅便接到毛主席的致电,电话中毛主席表示同意贺子珍来上海定居,并一并承担贺子珍在上海的全部开支。

尽管介于彼此的身份不方便见面,但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感情却是弥足珍贵的,毛主席一再想要表达自己对贺子珍的看重,但是对于支付生活开销的事遭到了陈毅的回绝,陈毅表示,“这偌大的上海,一个老革命家贺子珍怎么也吃不垮”。毛主席见陈毅态度坚硬,也只好作罢。又和陈毅闲谈了几句,这才放心地挂了电话。

对于陈毅而言,贺子珍为革命多年奉献多年青春,又在革命征程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是他的朋友,他很乐意帮助贺子珍。

上海市委也有义务帮助这些上了年纪的革命英雄,并且毛主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家庭,贺子珍的事他已不适合再管了。

然而,此举却遭到贺子珍的拒绝,她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打算的,她不想吃闲饭,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贺子珍拒绝陈毅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贺子珍打算自己在上海找个房子安顿下来,但陈毅对贺子珍提出,让她搬来自己的房子里居住。

起初,贺子珍是拒绝的,不想被特殊照顾,连连表示:“我不够资格”。

然而,陈毅坚定地告诉她,自己家的环境更适合安心养身体,作为一名老革命家,凭着她对革命所做的贡献,她比任何人都值得这样的优待。他已经和市委的人说明了,很快就会来帮贺子珍搬家,这由不得她自己决定。

陈毅在上海的房子是一幢两层的别墅,楼又设有一个小庭院,很适合养病。

贺子珍见他态度坚硬,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搬进去。

贺子珍的晚年

听说贺子珍回国后,曾经在井冈山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曾志,便来探望她,时隔多年,两姐妹见面感慨万分,诉说着多年来的遭遇,贺子珍提起自己最后悔的便是当年负气离开毛泽东。

自此,再见毛主席一面,便成了贺子珍的执念。

1959年,她在好友曾志的帮助下如愿见到了毛泽东,这是自两人离别后第一面,但也是此生最后一面。

贺子珍坎坷一生,晚年时期,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护工照顾起居,她的女儿李敏经常来探望她,陪伴她左右。

而关于毛主席的情况,她也很是关注,常常向女儿问起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贺子珍的精神情绪彻底失控,像是压抑了多年的情绪怦然爆发,病房中,李敏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她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痛苦和无助,却没有办法给予母亲更多的安慰和支持。

贺子珍的身体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逝世于上海,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结束了艰难的一生,她对革命的热爱将永远被铭记。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贺子珍一样的革命英雄,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