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米粉唤醒乡愁的味道

何晓蓉

2023年,南充米粉捧回“中国米粉节”团体特金奖,实在是可喜可贺,实至名归。

早上起床,一句“走,去喝粉”总能让人温暖至极。有人说,正是喝米粉,唤醒了本想赖床的南充人。一条街上,可以没有稀饭店铺,但一定要有一家米粉店;如果有一家稀饭店,那肯定有两三家米粉店。南充人对于米粉的热爱,可见一斑。如今,南充米粉成了南充小吃的品牌、标杆和口碑,登上了中餐桌、接待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喝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一个喝字,完美地诠释了米粉和汤的美味。一个喝字,利落地形容出吃粉的动作和速度。喝粉时,用筷子夹起几根粉,轻轻吹一下送到嘴边,迅速一嗦,粉就顺溜地从碗里溜进嘴里;再喝一口汤,刚刚不小心吃到的辣味瞬间化解,只有汤的余香留在唇齿之间。如果发现南充人吃完粉只剩一些佐料残渣,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南充,米粉可以成为一日三餐。早上喝粉,称为早餐;上午、下午喝粉,可以称为“打幺台”;晚上喝粉,亦可称是晚餐;半晚上喝粉,那就是夜宵了。平时不知道吃啥,就去楼下喝碗粉。越来越多的通宵粉馆,成为夜归人的温馨驿站。

喝粉最好自己端。到了米粉店,如果有服务员给你端粉,正常;遇到自己排队端粉,也正常。轮到自己端粉时,此起彼伏的“大碗、小碗,三鲜、牛肚……”一问一答交代好后,一碗粉也就烫好了。有的选择端到旁边的空桌上享用,有的则选择在街边一蹲,大快朵颐。粉馆外顾客有序排队、不吵不闹,粉馆后厨热气腾腾、香气弥漫,粉馆店里人来人往、座无虚席。这种现象在南充是风景,也是常态。

一漏勺的米粉、一锅滚烫的汤、一些美味的臊子,烫个三五下,加入调料,一分钟不到就成了美食。早在清代,顺庆羊肉粉这道美食就闻名遐迩。最有名的当数顺庆朱老拱的羊肉粉店。顺庆羊肉粉是由米粉(以大米制成的熟米粉)和羊肉汤、馅,配上考究的佐料而成,具有三鲜特色(粉鲜、馅鲜、汤鲜),米粉质细、绵软、馅味清得无腥膻,汤色乳白而滚烫。

1990年,我第一次进城,在西门坝街第一次吃米粉,虽然不是很浓的骨头汤,但加上炒得入味的酸菜牛肉臊子(那时酸菜米粉是常态,加臊子是要单独加钱的),也是十分美味,毕竟在那时有臊子的米粉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享用。如今,生活好了,臊子也更丰富了,熬得发白的浓浓的骨头汤,加上顺滑的米粉和牛肉、肥肠,一碗热乎乎的米粉,就这样温暖了一座城。

四川,一个充满美食传奇的省份,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而南充的米粉,正是这片土地上独树一帜的特色美食。对于漂泊在外的南充游子而言,那碗醇香的米粉,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寄托,是深深的乡愁与无尽的怀念。

大多数离开家乡的南充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卡自己喜欢的米粉店,然后发个朋友圈,或在社交平台拍个视频。早上遇到不常喝粉的同事,或久违的朋友、同学,请客“喝碗粉”,成为一天社交的开始。

常年在外的南充人,逢年过节的朋友圈总会感叹,怀念南充的米粉和锅盔。在社交平台上,如果有人到南充,大家一定会热情地推荐他去某某家喝上一碗米粉。而本地的自媒体,打卡最多的也是米粉,比如我,就在某平台上发布了自认为好吃的20多家米粉店。

为了让南充米粉发展壮大,米粉协会应势而生,及时开展各项营销活动,让南充米粉走出本地、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众多南充米粉品牌走进网络,让远在他乡的南充人网络下单后就可按简单的操作方式,找回记忆中的味道,也因此赢得了在外游子的好评,真正应了那句“1袋米粉2两臊子,作3餐饮食、解4季乡愁”。

看吧,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啊。无论走到哪里,南充人在餐桌上,都不会忘记那已刻进心底的美食——南充米粉。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晓蓉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