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一个刑场上,一个革命同志在刑台上高喊:“毛主席万岁!”这人便是烈士赵良璋!

对于赵良璋的故事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作为一名隐蔽在人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崛起而奋斗的战士,他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今天,我们便趁着这习习秋风,回看过往岁月,一起来探究烈士赵良璋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良璋其人

1921年,赵良璋出生在江苏棠邑的一户贫穷家庭中。

命途多舛,在他1岁左右,父亲便因病去世,只剩下他和母亲。

孤儿寡母,家中唯一劳动力的丧失,对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赵母并不认为他是累赘,反而用心培养,在他3岁左右,赵母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力图将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

赵良璋也的确是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6岁那年,他被送入当地一所私塾学习,在所有同期中,他是年纪最小、但学习最刻苦、成绩也最优秀的一个;

13岁那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南京市第五中学——这是赵良璋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赵良璋考上五中那年正是1934年

当时只有13岁的赵良璋在学校第一次接触到了进步书籍,同时在同学的带领下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抗日示威游行,这对于赵良璋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但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岁的时候他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市五中,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有关反帝、反侵略的思想教育,也接触了一些相关的进步刊物。

在这一方面,如同他在学习上的能力一般,进步飞快。

除了平时接受一些进步刊物的学习外,赵良璋还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由学生举行的抗日救亡的游行示威活动。

而这些活动都给予了他深刻的影响,“抗日救亡”这一想法也是在此刻深深的刻入了他的脑海中。

从那一年起,赵良璋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读书只是因为母亲的督促所以想读书,而从这一刻开始,他读书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7·7事变”爆发,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为环境原因同时也为了抗日救国活动,赵良璋离开南京来到了武汉。

次年,已经进行抗日活动一年多的赵良璋深刻认识到,只是游行、只是喊口号是救不了国的,为此,他决心投笔从戎,去当兵、去前线、去最危险的地方,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于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发生的第二年,他报考了空军飞行学校,并被派往美国进行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空军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在校时的优秀成绩以及青年时期参加过的抗日活动,空军培训班一直是将他当作重点学员来培养的,而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刚加入不久就得到了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空军原本的计划,赵良璋在美国学习后,有很大的可能会留美继续服役。

然而,在美期间的一次与美军空军到印度的联合作战改变了他的想法。

在他看来,他对对方的教育方式实在不敢苟同,于是没有等培训期完,便向上级打报告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