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打到今天,欧洲国家因为军援乌军的炮弹承诺一直无法兑现,因此把无法从中国获足够多的火棉当成“甩锅”对象,似乎是遭到了中国卡脖子。在中国国内,一些自媒体又认为西方因为配合美国制裁新疆棉花导致被反噬。今天,我们就相对客观地看待欧洲出现火药棉供应危机,以及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欧洲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超过70%的火药棉依赖从中国进口。而火药棉又是制造火药的关键原料,也被称为硝化纤维素或砂岩化棉。那么,欧洲为何会对在这个领域形成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呢?短绒棉生产比较容易,就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国际市场上缺少需求,所以各国并不重视,但是你要说乌克兰战场都打了2年多了,短绒棉需求早已经明确了,还能出现短缺,那就不是重视不够的问题了,而是另外一个原因:欧洲正在恐慌性囤货。这是欧洲国家出现害怕被中国“卡脖子”的原因,开始大量采购短绒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这边也跟着大规模生产,等欧洲那边库存满了,又会出现需求锐减的情况,最后吃亏的还是原料生产地。可见,欧洲甩锅中国应该还不是这么简单,这就要提到第二个理由:欧洲国家不愿意生产安全风险极高的硝化纤维素。

早在5月,湖北有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但是你再考证一下就发现,正是中国第二大硝化纤维生产商。欧洲现在真正抱怨的可能正是这种生产过程容易发生事故的硝化纤维素。包括马克龙在内的欧洲政界人士,以及武器生产商抱怨中国限制扩大供应。真有这回事吗?答案是不存在,因为短时间提高硝化纤维素的产能也不容易。硝化纤维素的生产技术非常简单,如果欧洲愿意自行提高产量就可以,根本不会受限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曾表示, “要制造硝化纤维素,你需要一种特殊的棉花,这种棉花主要来自中国,这棉花从中国运来的棉花就好像是偶然的一样。”但是,《金融时报》报道声称,欧洲主要武器制造商表示,来自中国的原材料供应一切正常。欧洲防务承包商萨博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如果中国停止供应硝化棉,“将是有害的”,西方防务公司应该寻求来源多元化。这仅仅表达了一种焦虑,并不等于中国已经限制了对欧洲的正常原材料供应。

《华盛顿邮报》曾问询过中国北方工业销售公司,是否限制对欧洲出口相关原料,得到的答复是:该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常”。根据该公司披露的信息,2023年其硝化纤维素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为15%,与过去并无变化。所以,不是中国限制了欧洲,而是欧洲突然增加了需求,导致出现供应短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是中国硝化棉的最大进口国,其次是法国和美国。欧洲之所以无法甩锅,真正原因主要是硝化棉易燃易爆性质,只有少数公司有资格生产硝化棉,而且这种物资在市场上被限制流通。兰德公司反恐顾问说:欧洲公司真正的顾虑是一旦工厂建成,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让中国为他们生产,战争爆发后,他们开始感到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新疆每年生产500万吨棉花,只有24万吨是短绒棉,其中还有大部分用于非硝化棉用途。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纤维素并不是只能用于炸药生产,80%用于涂料和油墨生产。这也意味着,中国向俄罗斯和欧洲出口相关材料都是合理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德国和台湾的公司在过去两年都曾运往俄罗斯的硝酸纤维素。总体而言,并不是中国故意卡了欧洲炮弹产能的脖子,而是欧洲因为焦虑在囤货原材料,更因为中国没有因为战争需要增加炮弹供应链上的产能。欧洲现在要做的不是甩锅中国,而是自己承担起生产硝化棉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