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武力护台,拜登发表极端言论!A股暴跌,什么信号?

随着近期西方多国军舰横穿台湾海峡,台海南海局势再次引起关注。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美国智库再次进行研判,分析未来可能解决台海问题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府智库战略与研究中心CSIS对外发布报告称,尽管美西方战略界一直以来,认为中国可能存在“全面动武”或“军事封锁”这2种选项,但实际上他们还有第3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困台”的方式,让美西方国家变得更加难以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CSIS的说法,相较于军事上的封锁,海警等海事安全机构和民事执法方式,以及配合海上民兵等非军事手段,将可以通过低于战争行为的“灰色地带”战术,对台湾岛进行全面的围困手段,近期菲律宾在南海经历的事情,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切。

从国际法来看,虽然军事封锁属于战争行为,但民事执法却并不在这一范畴之内,这种执法行为可以破坏、管制和阻止岛内的航运。比如登船检查过往船只,或搜查飞往岛内的航班,哪怕只有几起类似事件,就将带来巨大的震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目前岛内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1%,关键资源和贸易都严重依赖海运、空运进出口,如果海空路受到限制和约束,带来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哪怕只是针对岛内高雄港等若干港口,缩小执法范围,都将影响至少57%的岛内贸易。

更令美国感到难受的是,由于民事执法属于内政,且并不威胁航行自由,美西方没有理由予以干涉,如果干涉则意味着否认一中原则,并且被视为敌对行为,这种违反“战略模糊”原则的行为,显然将加剧美西方做干涉决策的内部成本与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资源进出口严重依赖外部的岛屿,围困战术往往能起到比武力解决更好的效果,通过资源贫瘠触发内部动荡,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而这种民事执法的手段,也正好涉及美国对外干涉的法理空白区域,美国要么冒着冲突升级的风险,撕下“战略模糊”的伪装,修改国内法填补法理漏洞,明确干涉企图。要么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海事执法,一点点的通过温水,把青蛙给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