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老大推荐,我还真不知道有华语导演吴宇森2000年拍的《风语者》这部二战优秀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制胜的关键要素-那些从未上过战场,整天跟数字打交道的人:密码员。

从潜艇战到诺曼底登陆,从中途岛海战再到击毙山本五十六,失败的日本一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密码上栽了关键性的跟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形象地称这些密码员是“下了金蛋却从不叫唤的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语者》风中的语言,在战争中,指的是传递着无数秘密的电波,每个风语者都背负着高级军事机密。在塞班岛战役中起到了引导战争走向决胜局的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历史记载,全美共有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入选做了海军陆战队员,他们和正规的海军陆战队员一起入伍,开进塞班岛战场。

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实战经验,但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纳瓦霍族的方言极其复杂,而且用的人很少,极难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想要破解这套语言,实在是太难了。

因为它是活的语言,是正在使用的语言,而编制的密码,往往都是专业人士用从技术的角度去编制,而如果有更牛的专业人士,再从技术的角度去破解,总是能够破解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纳瓦霍族手握军事密码,随时通过无线电发报机,将前线敌我实况位置和需要的军事援助要点发往指挥部,让美军的炮火威力、空中优势尽显神威。

如此而来,其密码的安全性与机密度要求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使出浑身解术也无法破译“风语者”的密码,它很好地保证了其绝密性和显著实效,为美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稳操胜券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本人破译不了这样的特殊密码,在战场上他们只要有机会抓住纳瓦霍族情报员,就严刑拷打让他们招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奇尔尤米亚是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士兵,在1941年菲律宾大溃败时被日军抓获。由于长得像东亚人,鬼子以为他是日裔美国兵,就把他押回本土一顿大刑伺候。

直到1944年鬼子发现美军在用印第安语传递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子立马再次把乔拉来审问,乔表示电台里的对话确实是用纳瓦霍语进行的,但自己不明白这些莫名其妙的单词表达的什么意思。

鬼子很不满,将乔殴打了一遍又一遍,当然自然也问不出什么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瓦霍士兵与“保镖”

纳瓦霍士兵们一直作战到战争结束,从瓜岛到所罗门群岛到马里亚纳群岛再到硫磺岛与冲绳岛,虽然随着战争的压倒性优势越来越大许多部队开始忽视纳瓦霍通信兵的作用,但这些勇敢的纳瓦霍战士还是尽职尽责地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刻,给己方部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在陆军的战场上,主要是欧陆战场,也有那么一批“风雨者”,他们就算科曼奇通讯兵,虽然这些“风雨者”没有纳瓦霍人那样为大家熟知,但他们在抗击德国纳粹的斗争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受训练的科曼奇士兵

战争结束了,这些印第安士兵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退役待遇,似乎在一夜间,他们就被国家遗忘了。这些人大部分又回归了平淡且艰苦的生活。如果说美国大众遗忘这些人是因为军队保密措施太好所以不清楚这些的话,那军队的态度则是相当不应该了,不知是出于对印第安士兵的偏见或者其他原因,这些纳瓦霍与科曼奇通信兵们没有获得任何勋章与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82年军方才正式公布并表彰了这些印第安通信兵的事迹,而又过了二十年,到了2001年,小布什才给这些老兵们追授金质奖章。

这无疑是对美国这样一个自诩“崇尚英雄主义”与“自由民主”国家的讽刺。

《风语者》

导演: 吴宇森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 / 亚当·比奇

豆瓣7.7

下面是备用账号,希望大家务必看一下,以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