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clou global

撰文 | Shushu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1115篇原创

6月20日一早,“桂林洪水”的话题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漓江两岸多处被淹,部分住宅洪水已淹至2楼,有居民称,短短一个多小时,洪水就上升了一米多。很多车辆被淹,当地居民只能靠皮划艇出行。

据了解,今年的洪水可能比1998年还要严重。一位居民表示,“街道也都停电了,手机只剩百分之十几的电,网络也没有。桂林大部分城区都被淹了处于瘫痪状态。”

据了解,当地居民只能在外围活动,无法前往市中心地势较低的地方。

由于停电,不少居民手机无法充电,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这时候,一位桂先生将自己电动车贡献了出来,帮邻居手机充电。

视频显示,这辆车外放电接出了多个插座,大约有十台电子设备在车头部位充电。有网友表示,这辆是比亚迪海豚,配备45度电池包,理论上1度电能给手机充50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网络

现在,电动车外放充电的事件越来越多,今年1月份,江苏省某村断电后,一位靠呼吸机维持吸氧的老人遭遇危机,呼吸机由于电池电量不足,提供的氧气越来越稀薄,老人已经出现轻微呼吸困难。

危急关头,电网供电的工作人员发现自己的新能源车有外放电功能,随即为呼吸机外放供电,让老人转危为安。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不仅能出行,还能外放电功能,关键时刻还能救命。现在,电动车的电还能卖钱。究竟是怎么回事?

01--电动车主每年卖电可赚近4000元

电动车向外输送电可以理解为电动汽车双向充电技术的一种形式,被称作V2G即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即电动车不仅可以从电网获取电力充电,还可以将车载电池中的电能反补到电网中。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有V2H(Vehicle to Home,车到家)、V2B(Vehicle to Building/Business,车到建筑)、V2V(Vehicle to Vehicle,车到车)、V2L(Vehicle to Load,车到负载)、V2F(Vehicle to Factory,车到工厂)等形式。这些形式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将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进行能量输出。

简单来说,这是将电动汽车的储能资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EV参与储能的电网结构示意图 来源:V2G应用进展综述

V2G时代,汽车如同一个大型‘充电宝’,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反向向电网输电缓解用电紧张。

车网互动还为电动车车主提供卖电赚取收益的机会。未来电网系统可能会通过市场机制对电价进行调节,就像现在调节油价一样,如果电价每个小时都在变,就可以引导电动车主在风光资源不足的时候向外卖电。

以一台搭载50度电的纯电汽车为例,正常情况下,车主可选择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电网输送40度电(即设置汽车电量低于20%时停止放电),结合向电网放电的频率(按每月15天算),以放电价格0.5元/千瓦时计算,一辆电车每个月就可收获约300元,每年可挣约3600元。

近几年,我国一直鼓励V2G技术的发展,2023年8月,国家发布文件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今年1月,在《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中又明确提出了车网互动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鼓励全面推进有序充电应用和V2G模式示范。

02--全球V2G系统将与锂电池储能系统相当

电动汽车双向充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的首次应用,是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之后,日产Leaf在滚动停电的区域充当备用电源。

在此之后,一些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积极研发和推广双向充电技术。

据悉,V2G技术的潜力巨大,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年内全球储能能力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一家风险管理机构估计,到2040年,全球V2G系统的影响将几乎与专用锂电池储能系统相当;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实现220TWh的V2G储能。其中,欧洲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V2G市场,其营收将在2020年占到全球超过45%的份额。

大众、福特、现代、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都已踏上了V2G的技术研发之路。国内一些主流汽车品牌,如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小鹏等,都在研发或在已经在车上配置V2G双向充电功能。

除了车企,在电力企业、充电桩企业、电池企业和通信企业也纷纷涌入该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斯拉也在布局V2G,但马斯克认为很少有人会选择使用这项技术,除非他们同时拥有特斯拉的Powerwall产品。

就V2G技术本身而言,目前有一些争议和挑战。有人担心频繁的充放电会缩短电池寿命,也有一些则担心零散的电涌向电网可能会对电网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行业标准尚不成熟,V2G电力交易没有明确的准入机制,也没有明确上网电价政策,第三方负荷聚合商定位不清晰、各参与方利益分享机制并不明确,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利益分配不清晰。

不过,V2G技术代表了未来能源互联网,极大可能成为我们以后生活的一部分。

首图来源:clou global

参考资料:

[1]汽车商业评论:化身大号充电宝,电动汽车还能靠电赚钱

[2]光伏荟:V2G将成为储能的未来?马斯克居然反对

[3]交通战略研究:车网互动(V2G)发展的河南构思

[4]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6-21/doc-inazmeyw18417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