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文,对2023年“两打”专项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榜上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我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强化与检察、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用“严执法”的主基调坚决遏制和惩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对严重制约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制约美丽陕西建设的违法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全省共办理“两打”案件132起,行政处罚1720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9起,公安机关刑事立案15起,发布典型案例15起。案件查办数量同比提升67.09%,移送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同比提升70.59%,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案件数量同比提升400%,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气焰,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高度重视 高位推进

落实坚决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生态环境厅将“两打”工作融入到“利剑治污”专项行动中,摆在推进全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对涉气污染源各类违法行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打击。省委、省政府召开“2023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动员会并安排部署“两打”工作,要求高站位部署、高标准落实、严要求推进。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和省市场监督局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常态化推行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应急处置、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省市县纵向贯通、各相关部门横向分工协作,形成了共抓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全面排查 突出重点

严厉打击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生态环境厅在“两打”工作中坚持提升打击力度、延伸打击深度、拓展打击广度,注重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查改联动闭环管理。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将“两打”专项行动融入日常执法监管和大气监督帮扶、入河排污口排查、重点涉水企业专项执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等专项任务中,织密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网”。全省累计组织出动执法人员77369人次,检查企业30711家次,发现问题2700个,立案查处893件,坚决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和数据质量“生命线”。

紧贴实际 一线帮扶

强化打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基层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现场执法能力亟需提升的现实需要,邀请污染源自动监测行业技术专家和执法骨干组成工作组,以“教学+实战”的方式开展全省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专项督导帮扶,共实训12市(区)执法骨干432人,现场答疑问题59个,有效提升了执法人员调查实战能力。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开展“两打”专项行动督导检查,通过分析数据、查阅案卷、深挖线索、联合执法,挖掘新增“两打”案件56起,新增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2起,新增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案件9起,有效提升了违法犯罪线索发现、分析、溯源、查处和精准打击能力。

多措并举 多点发力

推动“常抓长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利剑治污”专项行动,省生态环境厅推行并固化了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一是强化协作联动办案。充分协调,发挥公安机关“查源头、断通道、打团伙、端窝点”的全链条打击能力,提请公安、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提前介入,指导固定证据,实施案件联办,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二是发挥典型案例效应。集中曝光、专案报道一些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两打”类和有奖举报类典型案例,彰显了法治权威,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两打”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智慧监控。开辟“线上+线下”两个战场,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找弄虚作假痕迹,运用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数据平台深挖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精准固定违法证据。同时完善第三方辅助办案机制,对技术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借助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协助核查,确保了定性准确。四是将“两打”工作融入省委开展“三个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送法律、送规范、送服务”的方式对各市(区)部分重点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帮助企业查找问题309个,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第三方运维人员共420余人开展“送法入企”活动,送出法律法规选编资料300余本,倒逼企业履行好污染防治责任。

与此同时,省生态环境厅还在西安、咸阳、渭南、韩城4市遴选了105家涉水涉气企业,建设了重点污染源执法智能管控数据终端分析系统,实现对全环境设备终端类全面、细致的智能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并永久本地化加密存储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异常状况,积极探索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消除监测造假空间。

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以铁腕执法、铁面查处的实际行动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努力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省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