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看见“六个春城”系列报道之三

让团结之花在春城绽放

“社区的各族群众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表演节目,邻里间的和谐氛围让人感动,生活在这样的社区很幸福。”日前,昆明市民余先生在参加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中心区社区举办的“心有所属 粽情端午”主题活动后,由衷地感慨。

彝族打跳、傣族孔雀舞、汉族舞龙……一首首歌曲,一支支舞蹈,表达出浓浓邻里情,也成为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昆明市对标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当好排头兵要求,聚焦“六个春城”建设目标,加快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建和谐幸福社区,育民族团结之花。

自昆明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来,全市上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培塑“团结花开、幸福春城”品牌。今年3月,昆明市顺利通过省级对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工作的初验,持续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上中心区社区举办“心有所属 粽情端午”主题活动。关上中心区社区供图

民生为本 “石榴”花开街头巷尾

下班时已是午夜,52岁的关上中心区社区居民吴萍离开单位,沿关育路步行回家。要是换作几年前,吴萍可不敢如此放心地“走夜路”。“以前这一片区人多杂乱,关育路上车辆乱停乱放,绿化带里没有植物却遍布垃圾,晚上还要担心安全问题。”

关上中心区社区位于官渡区巫家坝片区,现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区有76个居民小区9800余户,户籍人口约2.6万余人,流动人口6.8万余人。辖区居住着二十多个民族,是一个多元化的纯城市社区。吴萍在这里居住了二十多年,对社区环境的变化感受颇深。

2019年,沿关育路片区的提升改造工程拉开序幕。社区党委创新机制体制,从民生小实事着手,探索“一会、一舞台、一集市、一学院、二街区、三基地、四平台”的“1111234”工作模式,推动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上中心区社区在关育路口建了蕴意深厚的“石榴福”字雕塑。人民网 尹馨摄

线下,关上中心区社区打造“红石榴街区”,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石榴福”雕塑、56个民族特色铜鼓装饰和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灯柱等。在关育路“民族团结诚信经营一条街”建成9根民族团结文化柱,展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画,倡导商户诚信守法,文明经营。将原先破旧的商铺改建成红石榴“一户一中医”康养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

线上,则依托“云上乡愁书院”、“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等,“零距离”服务各族群众文化生活,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不断提升“红石榴先锋580”志愿服务、中医康养课堂等形成民族团结品牌,促进大家交往交流交融。

“要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城市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关上中心区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慧说。近年来,关上中心区社区取得国家省市各类荣誉70余项,形成整个社区齐心协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净整洁的关育路上,随处可见民族特色装饰。人民网 尹馨摄

在昆明,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昆明市贯彻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工作方案》《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长期规划》《昆明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工作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今年,昆明再次提速,开始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全市打造10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66个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8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打造郑和文化旅游节、聂耳音乐周、社区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将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省城带边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去年6月16日,昆明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系列活动暨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学院授牌仪式、石榴红“交往、交流、交融”“三交集市”在关上中心区社区启动。今年2月24日,昆明市关上中心区社区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曼庄村共同签署了《关上中心区社区 磨憨镇曼庄村结对共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协议》。两地通过结对共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往来交流、合作共赢,探索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

吴萍成了关上中心区社区对接磨憨的联络员,她两次前往磨憨镇,将社区居民精心排练的舞龙舞狮、古琴弹奏、马面裙展演等节目送到边寨。“‘三交集市’是全国首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集市’,推动城市民族工作与边疆互动交流。”她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站村中心位置是新建的民族团结广场。人民网 尹馨摄

今年4月,关上中心区社区还组织了50名社区居民前往磨憨镇曼庄村,与傣族群众共度泼水节。张慧表示,下一步,双方将共同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多边合作、交流,建立协同机制、创新联盟形式、丰富联盟内容,共同推动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做到联建工作互学互促、共进共赢。

这是昆明市创新“以城带边、帮带共建”新模式的实践。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通过昆明主城五区和安宁市“一对一”帮扶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机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推动边城两地群众交流互动、结对共建。以“一圈三廊”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滇池示范圈以及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红色乡村示范走廊和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共建示范走廊。

自2022年5月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以来,昆明市五华区帮带共建磨憨镇尚勇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磨站村成了示范点。由昆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整体风貌的设计,五华区开展环境整治,新修吊桥和集市,新建路灯、广场、村史馆、儿童之家文化乐园等,逐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公共服务。“改善村容村貌,要兼顾美观性与实用性,又保留民族特色。”昆明市五华区驻磨憨镇尚勇村队长王宏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站村房屋墙上的民族团结彩绘。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当前,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昆明市将在方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找准民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深入调研、深度研究,谋划实招硬招,采取切实有效举措,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李发兴

采写:尹馨

联合出品:昆明市委网信办、人民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