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集团近期在智慧、绿色机场建设方面又添大动作,先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孚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揭牌“机场大脑与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后又与中国能建集团等4家单位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2021年,上海机场集团在业内率先发布其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纲要(2023—2030年),将“机场大脑”“孪生机场”作为推进智慧机场建设的关键抓手。所谓“孪生机场”,是以海量空间地理信息和运行信息为支撑,将机场数百种空间要素以数字图层形式层层叠加,形成一个跑在代码上但又与现实完全匹配融合的智慧机场,实现机场生产运行、服务、安全、商业、管理、物流、交通、能源环境等全业务的态势感知和全景可视。

如今,“孪生机场”已初步实现,由此便可推进为机场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撑的“机场大脑”建设。比如,借 助“机场大脑”,浦东机场正探索飞行区动态感知、数字化滑行引导、车辆高精度定位、AI智能分析保障节点等应用场景,虹桥机场正开展国内首个民航5G AeroMACS(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场面应用试点,以实现“飞机、车辆、场道、设施”协同运行。上海机场已提出2025年跻身国内智慧机场建设领军者行列的阶段性目标。

同时,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上海机场已形成《上海绿色机场建设规划(2020—2035年)》等顶层设计文件,其中SAF应用成为航空业减碳主要措施之一。SAF主要由废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废弃物等加工合成,从原材料收集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碳排放量相比传统化石燃料最高可减少85%。去年以来,上海机场着手开展SAF应用先期规划与筹备,并积极争取SAF在销售、储运、加注、保税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支持。

据悉,上海绿色机场建设进展还包括:建设机场能碳管理平台、扩大新能源设备与车辆应用、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推进国内民航首个加氢站落地、引入老港垃圾焚烧厂产生的蒸汽实现机场供热“去天然气”等。上海机场还计划携手空港社区成员单位,到2035年实现减碳100万吨目标。(记者 李晔)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