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横店打篮球》从创作初期就明确了方向,既要充分还原赛事本身的竞技魅力,也要做一场极致的真人秀。

作者 | yeri (北京)

监制 | 张一童(上海)

一股打篮球的热潮正在横店兴起。

在这个云集无数剧组和艺人的东阳小城,「约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演员们收工之后的秘密活动。无论此前是否相识,他们总能三三两两地聚集到线下,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

爱奇艺宇宙映画工作室总导演陈歆宇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想到,是否可以基于横店这样的小生态,做一档以篮球比赛为核心的节目,通过明星之间的互动和艺人效应,吸引到更多潜在用户,并最终实现「破圈」。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以体育赛事为框架而搭建的综艺节目。过去,关于竞技体育和综艺节目的结合,市场曾给出过多次尝试。

和传统体育赛事转播节目不同的是,竞技类节目对综艺的部分有着极高的要求——除过要实时传递全方位的赛事信息,也要将由比赛而延伸出的故事表达出来。这就为创作者们提出了难题: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吸引到本不是体育赛事受众的那部分用户。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横店打篮球》从创作初期就明确了方向,既要充分还原赛事本身的竞技魅力,也要做一场极致的真人秀。

首先要确保赛事的「真实」,即用赛级标准来码好节目的基本盘。陈歆宇表示,从计分系统到裁判系统,再到比赛场地的选择,团队都遵从还原一场真实比赛的原则,让无论篮球发烧友,亦或对这项运动不那么了解的观众,都能有最直接的观赛体验。

再者,团队更希望把《我在横店打篮球》,打造成一场「大秀」,让节目具备趣味性和娱乐性。为此,他们引进了难得一见的XR地屏来搭配每一期节目的主题设计;利用1500多个灯光造景,打造出秀场才有的灯光体验。而在真人秀的编排上,陈歆宇则倾向于为节目注入「慢综」元素,来吸引「观众缘」,把用户盘做大。

《我在横店打篮球》所运用的制作逻辑,也正体现出爱奇艺对待类型节目的长期底色,即通过节目传递一种强烈的价值观,调动大众的情绪,并由此叠加来自不同人群的关注度,从而实现进一步的「破圈」。

这档节目的诞生,便是用对用户来说不那么陌生的体育项目——打篮球,来展现明星艺人对于篮球比赛的热血、激情,进一步激发大众对篮球的兴趣,以及让更多人爱上《我在横店打篮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真实的比赛

在考虑策划新节目之初,陈歆宇便收到了团队内成员的一份提案:做一档强竞技属性的篮球节目。

起初,这份策划拟邀七八十位嘉宾,操作难度较大,对于没有体育竞技类节目制作经验的团队也是一个挑战。

只不过,陈歆宇并没有放弃这一方向。恰逢其时,他发现了有趣的一个现象:在微信朋友圈里,总会有许多艺人朋友晒出自己在横店打篮球的景象,仿佛一种「约定」似的,大家都会在拍戏间隙组成篮球队,一决高下。

「剧组的生活比较枯燥,跟这些演员接触之后,我们发现他们是真心热爱这项运动。」实地的考察给予了团队更多信息。「横店是临时组局的概念。他们并不是一群天天在一起打球的好友,而是谁下了班谁就组个局,哪怕夜里一两点,能来的就成了一队。」

回忆起和演员言承旭的初次见面,陈歆宇用「他的眼神中有『光』」来描述这一场景。实际上,包括最终邀请到的6位常驻嘉宾和18位飞行嘉宾在内,都保持着对篮球的纯粹的热爱。陈歆宇觉得,即使演员们的个性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最明确的共性——热衷于打篮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同点,陈歆宇明确了一点:《我在横店打篮球》的核心主体必须是「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正规篮球体育赛事的标准和规格,节目制定了积分系统、裁判系统,包括比赛现场大屏上的数据版,都要与真实比赛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制作团队还将嘉宾们分为横店代表、「叔圈天菜」、188男团、说唱组和好友组等等不同的球队。而为了保证比赛的可看性和专业性,陈歆宇告诉《新声Pro》,每一个球队中要有至少两位打球技术过关的嘉宾。「后来我专门问了孙悦,一场球怎样才能打得好看?」陈歆宇说,「他给我的建议是,每组大致上要由2-3位打得好的选手带队,这样才能保证一场球赛的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BA、NBA双料总冠军,

《我在横店打篮球》总教练孙悦

后来,当嘉宾们第一次进入到录制现场——一个按照专业篮球赛标准搭建,可以容纳千人的真实球场时,常驻嘉宾刘畊宏立马就「上头了」。和大家预想的不同,在这样一个能容纳千人、处处充满呐喊欢呼的场景中,真实比赛的氛围另所有人都变得格外紧张。「手抖、出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畊宏

《我在横店打篮球》所呈现出的「现场感」,来源于一个真实、激烈的比赛策划,在竞技综艺的框架之上,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体育赛事的原生魅力——拼搏、激情,和爆发力,也让由节目衍生出的「店BA」形象深入人心。

陈歆宇用「悲壮」形容188男团的那场比赛。他转述教练孙悦的话说道,「球员们像『战士』一样,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即使他们输了,但仍虽败犹荣。」

2是篮球场,也是「秀场」

如何将竞技体育和综艺内容相结合,是过去数档相似类型节目都曾面对的难题。作为一档以篮球比赛为原本的综艺,《我在横店打篮球》也要兼顾节目应有的趣味元素和娱乐方式,降低综艺受众的「阅读门槛」。

这次,为了更好地展现篮球场上的竞争状态和热血气氛,同时吸引观众身临其境地融入到节目进程当中,陈歆宇和团队做了不少创新的决定。

一块昂贵的XR地屏出现在了《我在横店打篮球》的赛场上。这是国内首次有体育竞技类节目启用地屏,陈歆宇告诉《新声Pro》,XR地屏提供了更多丰富的美学元素的可能,「录制10期节目,我们会换10个不同主题的内容,增加观众的视觉感受。」

尤其是,在最抓人眼球的中场秀环节,根据屏显内容的设计,篮球场的地面也会依不同主题而变换万千。

而布置在场地内,由1500多个灯具所组成的灯光设计,则是来源于与常规体育比赛赛场完全不同的置景理念。「和常规球场相比,有太多不一样,即使是NBA也不一样。我们是按照秀场的逻辑去设计灯光的。」陈歆宇说道。

在竞技和节目之间,制作团队首先从外在场景方面找到了些许「手感」。在他们看来,《我在横店打篮球》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篮球场,也要打造一个足够吸睛的「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EAL1TY中场秀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团队还为每位艺人都准备了市场上非常少见的「软麦」——在陈歆宇的描述中,这种麦克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球员受伤,同时还足以清晰地收录到赛场上的细节声音——让比赛中真实存在的各类状况,都能够经由节目放大,传递给观众。

在制作团队看来,除过对场景的改造之外,为了能让无限接近赛事的竞技类节目更有「秀感」,其真正突破点正在于对如何呈现体育内容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依礼芽中场秀表演

也正因此,这种让导演组感到久违的「嗨」和「爽」,从故事开局的游戏阶段便体现出来。在篮球的基础规则之上,制作团队设置了大量的卡牌游戏,通过「教练体验卡」「延时翻倍卡」「惊天逆袭卡」等等道具,让比赛的娱乐性大幅提升,也加速了观众融入赛程的环节。

游戏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篮球规则做出的「改变」,而这也进一步激发了球员的胜负欲。

陈歆宇告诉《新声Pro》,令制作团队感到兴奋的是,球员们在这一阶段爆发出的参与感了出乎大家意料,「前一天的游戏关联了道具卡,道具卡关联了第二天的比赛,他们(球员)在乎每一次输赢,哪怕今天比的是剪刀石头布,都异常『较劲』。」

3.大众化

陈歆宇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在188男团录制比赛的当天,现场所有人都「嗨」了起来。有一位对篮球不甚了解的女性观众对他说:我不懂篮球,但我第一次觉得篮球这么好看。

这样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和节目的制作初衷不谋而合——在篮球的大众影响力逐渐下降的当下,通过明星打篮球这一命题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让大众共情于赛场上的热血、激情,并最终实现节目「破圈」。

有趣的是,在节目录制期间,也经常遇上其他摄制组的演员「串」来12号摄影棚。「说唱的、拍《大生意人》的都来了,还有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赶来的同行。」陈歆宇告诉《新声Pro》,「赶上谁就是谁,有时间就会邀请对方过来玩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明昊赛前训练

毫无疑问,明星的集群效应是为节目带来更广泛用户群体的最直给方式,其所带来的娱乐感和体验感能最快速地吸引到观众。而和爱奇艺其他项目的联动,则是叠加不同圈层关注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拥有多年「慢综」制作经验的团队,也将多元化综艺手法应用在《我在横店打篮球》当中。这样既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看懂篮球,也是最大程度获得用户喜爱和信任的关键。

录制期间,制作团队经历过一次拍摄手法的转变。借助CBA的实时转播系统,导演组在最早期将跟拍摄像留在了比赛场上。但很快他们发现,综艺内容中的故事线无法衔接,「我们调整回了真人秀的经典拍摄模式,还是要盯『人』的。」

「慢综」的元素也被运用到《我在横店打篮球》的制作当中。实际上,作为全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有不少影视剧演员都在这座东阳小城安了家,形成了独特又略显神秘的小圈子。拥有多年观察类节目导演经验的他,决定把赛后的时间留给「店BA」团建——原本来自不同剧组的球员们已经熟络了起来。他们常到彼此家中串门做客、聊天暖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灏明比赛中

《我在横店打篮球》融合不同的综艺类型元素,元素和元素之间的结合最终导向了既具观赏性、又具娱乐性的内容产出。

「这档节目既体育向、又粉丝向,要借力『互动』,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陈歆宇说道,「前期还是要讲非常多的人物故事。」

陈歆宇告诉《新声Pro》,所有成功的节目都是抓住了社会情绪的最大公约数。篮球作为《我在横店打篮球》的载体,无论展现热血之美,亦或力量之美,这档节目的本质都是要利用瞬间的情绪来打动观众,让篮球走向更大众化的舞台。

「我们并不想把《我在横店打篮球》做成一档圈层节目,而是希望让更多元、更广谱的观众喜欢上这档节目。」陈歆宇说道,「在现场,女性观众的比例要远高于男性观众。」

节目拍摄期间,陈歆宇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不是这个策划,我可能已经忘记了关于篮球的记忆,和那些青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