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日,“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发布,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赫然在列。这是古蔺县连续3年在该名单中榜上有名。

据了解,根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研究对象为大陆地区1866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旅游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条件4个方面,共20个指标。得分靠前的100个县即为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耀风力发电场。李骁摄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面积3184平方公里,佳山秀水,资源天成,人文荟萃,“红色、绿色、金色”三色资源在此富集。如何精准发力将发展潜力转换为发展胜势?

古蔺县已运笔着墨,给出答案: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发力点,此前全县紧锣密鼓举办古蔺县旅游发展大会和古蔺县文化旅游新质赋能暨文旅推介两场重磅活动,一场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动员各方力量,重在指明今后发展方向;一场活动以文化展示、旅游推介、授牌签约等方式,展现新面貌、新成效,拥抱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沙画里乡村。 朱茂摄

探一条新路:以高层推动之先构建“四梁八柱”

文旅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动力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行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和特殊功能。

知之愈深则行愈明。古蔺县抢滩登陆、竞速发展,以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为“发令枪”,推动全县“一盘棋”布局、各地“车马炮”落子,牢牢把握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推出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布局新赛道,推动流量、质量“双提升”,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古蔺特色的新路子。

这条路子把准方向。古蔺县提出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城镇与乡村的关系,走融合发展之路,走全域发展之路,走持续发展之路,走转型发展之路,走协调发展之路。

这条路子思路清晰。古蔺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核、康养为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坚持优势优先、集聚集群、特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郎镇郎酒庄园。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思路中找出路,要注重因地制宜,不能‘捡到筐里的都是菜’。”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费易表示。以“坚持优势优先、集聚集群、特色发展”为例,古蔺县深耕当地发展优势,坚持在东、北、西、南“四向”发力:依托郎酒品牌效益和郎酒庄园吸引力,打造以太平古镇和郎酒庄园为核心的东部文化体验区;依托“中国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品牌优势,打造以黄荆老林为核心的北部康养度假区;依托马嘶建新茶、观文千鸟湖等农业和生态资源,打造以双沙画里乡村为核心的西部和南部乡村休闲旅游区,形成三大功能区。

这条路子行动有方。古蔺县大力实施体制改革行动、基础保障行动、“+旅游”行动、品牌营销行动、服务提升行动“五大行动”,为文旅融合奠基、护航、赋能、增色、保质。

此外,古蔺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即将发布实施。

“内容涵盖基础建设、景区打造、服务保障、主体培育等方方面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总布局、路线表、作战图。”古蔺县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在人员力量匹配上,古蔺县组建4个工作组,专班推进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并强化督导考核,严格逗硬考核奖惩,确保落地见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蔺县文化旅游新质赋能暨文旅推介活动举办。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递一张名片:集文旅推介之光助力“锦上添花”

与高位部署推动相呼应的,是形式多样的文旅推介。在古蔺县文化旅游新质赋能暨文旅推介活动上,蔺州文创产品再上新:英雄四渡赤水得意之笔正式发布。此举成功实现英雄之城与英雄笔“双向奔赴”。

这是一支颇有深意的笔:地处川黔交界、位于赤水河畔的古蔺,因四渡赤水战役彪炳史册;而这片红色热土上,又以出产“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青花郎享誉全国,笔身颜色正是取自青花郎和红花郎的青红两色。

“无论精神内核还是精致外表,都全方位展示古蔺特色,相信有国有老字号企业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加持,将助推古蔺文创火爆‘出圈’,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贞春信心十足。

当天还有多款古蔺特色商品集体“亮相”。蔺州友礼商品展示区、文创产品展示区、非遗展示区、美食品鉴区四大区域依次摆呈,产品琳琅满目、赚足眼球。

这份闪耀何止活动现场。放眼全县,三色缤纷、资源天成、人文荟萃的古蔺正熠熠生辉。

古蔺是红色荣耀之城。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红军长征在古蔺转战54天,是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遍布全县30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1200余件红色文物,见证了红军长征的不朽篇章,串联起革命老区的历史记忆。

古蔺是酱酒醇郁之乡。在赤水河的哺育下,郎酒、川酒、潭酒盛名远播,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协会授予古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 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荆老林三练摊瀑布。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古蔺是生态唯美之地。这里年平均气温 17.8 度,森林覆盖率 54.54%,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 99%以上,居全省前列。黄荆原始森林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享有“避暑天堂”盛誉。大黑洞、盐井河景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

资料显示,古蔺县先后创成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国家级名片25张,获评四川省旅游强县、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省级荣誉44个。

“当前,我们正奋力走出‘满天星斗,不见明月’的窘境,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擦亮文旅产业名片,确保张张都能扩影响。”刘贞春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蔺美酒河。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抛一支橄榄枝:期汇聚八方之力激活“一池春水”

合作,是古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古蔺县文化旅游新质赋能暨文旅推介活动中,多组签约、基地授牌,成为古蔺文旅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共进”的进阶之举。

期间,古蔺县分别与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国醴酱酒酒业有限公司、四川赤河左岸酒业有限公司、中酒古蔺有限公司,以及叙永县、贵州省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文旅部门等省内外政、企、院校成功“牵手”,签下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人才培养、酒旅融合、共促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等。

相互成就,又联合壮大,成为与会者之间的一种默契。

此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授牌古蔺“教学实践基地”,将助力古蔺进一步实现引智、引人,更好融入新时代发展潮流。与会人员积极分享文旅融合发展“流量密码”,争相挖掘蔺州大地的文旅商机。

摒弃囿于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思想,古蔺县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积极向上对接、向外联合,整场活动处处透露着古蔺县“抛出橄榄枝,引来金凤凰”的诚意。

诚意的背后是实力。与此同时,古蔺县厚植的文旅产业发展沃土,又为外界提供无限商机。

据统计,古蔺县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4个,数量位居泸州市区县第一。殷实的“家底”叠加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历史窗口期、争先进位期,古蔺文旅融合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必将让更多投资者近悦远来。

这里多重战略叠加增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省战略深入实施,将带来更多项目支持、更多发展机遇。

这里政策红利加速释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段)建设稳步有序推进,郎太片区红色文化连片区域成功入选 2023年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建议名单,为古蔺文旅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金高速全线贯通。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交通优势逐步凸显。古蔺至金沙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泸州至古蔺、古蔺至仁怀高速即将开工,大遵铁路、渝毕高铁、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古蔺加速融入重庆、成都、贵阳、昆明“3小时经济圈”,交通实现大提速。

这里“一二三产”提供新舞台。古蔺县是农业大县,农业景观丰富、村庄形态多样、优质绿色农产品数不胜数,具有发展“农文旅”的绝佳条件。同时,全县正在深入推进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正处态势强劲的繁荣发展期,酱酒文化极具地域性和体验感,还有郎酒庄园以及各类酒庄酒镇加持,发展工业旅游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古蔺县文旅融合发展是进行时,更是将来时,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不妨拭目以待!(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