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8日,在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的“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专题展上,一组三湘四水14个地州市名胜宝庆烙画系列作品,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组由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宝庆烙画传承人唐文林、王艳萍夫妇联合出品的系列作品,以“三湘四水 相约湖南”为主题,利用手工竹纸为材料,通过烙画加彩技艺,展示了湖南最具特色的自然人文风光和文旅品牌。

宝庆烙画,古称“烙花”。在清中期及民国年间,烙画技艺在邵阳流传甚广,主要分布在邵阳城区及周边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湘四水系列部分作品一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湘四水系列部分作品一览

近年来,唐文林和王艳萍一直致力于创作原创烙画作品,同时创新烙画材料,对邵阳国家级非遗“滩头手工抄纸”进行改良,制作出适合烙绘的手工抄纸,并将宝庆烙画与湖湘历史文化相结合,记录下邵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位于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宝庆烙画工作室里,宝庆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唐文林和王艳萍正伏案桌前,一人手握电烙笔,另一人手持毛笔,在同一张烙画作品上分别进行勾线和填色,整个工作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窗外雨声和电烙笔的震动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庆烙画,是用炭火、油灯、烟灯炙烤加热烙铁,在器物上烫烙图案的一种传统美术,其技艺包含材料加工、器物制作、设计画稿、雕刻、烙绘5大步骤40余道工序。

2021年,宝庆烙画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唐文林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已过知命之年的夫妻二人,一直在和烙画打交道,也是烙画,让两人相识、相知,从而相伴一生。

王艳萍出生在手工世家,父亲王延意是当地出了名的宝庆烙画艺人,当时作为高中同班同学的唐文林十分向往这门手艺,便拜师王延意门下,成为宝庆烙画的第四代传承人,两人时常一起交流学习烙画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二人授课学生作品一览

1987年,两人一同考入衡阳师范专科学校(现衡阳师范学院)国画专业,学业空闲时便一同回家,帮王延意照顾家里的烙画生意。

“当时还没有非遗传承人之称,我们都叫民间手艺人。”唐文林坦言,最初学习烙画,除了喜爱外,更是想多学习一门赚钱的技艺,但学着学着,就被这门手艺吸引,不由自主地想钻研。大学毕业后,两人都成为美术老师,同时继续研究烙画技艺,并不断摸索和创新原创烙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二人创作的年味主题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忆起前半生,夫妻二人觉得,宝庆烙画与他们早已融为一体。“作为大学老师,我们教授美术课程的同时,也会传授烙画技艺。”王艳萍说。

2013年,邵阳学院将宝庆烙画列入选修课程,如今该课程已成为校设计艺术学院的必修课,“宝庆烙画”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庆烙画进校园相关活动

如今,夫妻二人承担了邵阳学院、湖南工艺职院、邵阳创新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的烙画授课老师,这些年来,共培养了近2000名烙画学生,其中也包括了儿子唐佩嘉和儿媳龙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佩嘉和龙娟向父母学习烙画技艺

作为宝庆烙画的第五代传承人,平日里除了和父母学习烙画技艺外,唐佩嘉和龙娟也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延伸,创作了更多以烙画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夫妻二人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将烙画制作技艺以纪录片、AR技术等方式展现。龙娟还利用专业知识,与丈夫合拍了一部《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之宝庆烙画》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娟与父母一起参加非遗市集活动

“平日里,我也会和父母一起参加‘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相关活动,将宝庆烙画作品、烙画课程带到中小学,让更多孩子了解、热爱宝庆烙画。”龙娟谈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烙画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

近年来,夫妻二人先后完成了136幅系列作品《邵阳老手艺》、139幅系列作品《湖湘老行当》、24幅系列作品《湖湘二十四节气》、21幅系列作品《湖湘年俗》等原创作品。2014年,作品《竹簧储物盒》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先后出版了《湘西南民间乡土雕刻》《邵阳工艺美术》《邵阳老手艺》等著作7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湘四水系列部分作品一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湘四水系列部分作品一览

来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今日女报

编辑|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