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台湾问题就成为了困扰炎黄子孙七十余载的难题,期间,有无数人、无数势力做出了努力,在几十年前,我们也差点成功,只可惜碍于美国的干涉,以及岛内“反统一”势力的捣乱,这才最终功败垂成。

这无疑是亿万国人的遗憾,同时也是诸多开国将帅们的遗憾,例如粟裕大将便是如此,对于台湾问题,他苦苦钻研了几十年,并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解放台湾必须要有“四多”,少一个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粟裕大将认为,只有集齐了四个先决条件,大陆才有解放台湾的可能,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粟裕这一生为了解放台湾都做出过哪些努力,他口中的“四多”又是什么意思呢?

攻打台湾总指挥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台湾问题的出现开始说起。

其实,党中央和毛主席真正注意到台湾的时间并非是蒋介石败逃之后,而是早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就已经有了打算,当时,在与苏联官员谈话时,他就曾提出过构想,大体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虽然如今的中国还有一半的国土没有解放,但这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平推过去就好,可台湾就不同了,我们需要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如果能够和平过渡,最好不要付诸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原因,毛主席也给出了解释,在他看来解放台湾的难度主要在两个层面,第一是美国的干涉,依托强大的海军部队,一旦我军想要越过台湾海峡,那美军极有可能从中作梗,第二是海军、空军力量太过薄弱,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海空军力量都基本略等于无,莫说是与美国相比了,就算是对上国民党军,我们都不是对手。

在大纵深作战时,这种劣势可能还不是那么明显,毕竟国民党军也没有做到空中、海上火力全覆盖,可要是在海岛作战,或者说登陆作战中情况就不同了,以国民党的海空军力量,守住一个弹丸小岛还是不难的。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当真是千古无二,他所担心的事情,果然在短短几个月之后应验了,国民党残部依托着海南、台湾岛,以及东南沿海的小岛负隅顽抗,可就算兵力相差悬殊,他们却依旧能和我军打的有来有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此情形,1949年7月,毛主席便展开了对解放台湾的战术构想,经过与周总理的谈话后,他这才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大致分为三点,其一,派遣至少五十万精兵对台登陆,其二,发展空军,用空中火力的覆盖去弥补海上力量的缺陷,其三,我军最好能够发挥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即,在敌军内部发展内应,如果有愿意投诚的国民党将领帮助,那解放台湾的把握就更大了!

既然有了计划,那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这不,就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粟裕大将,希望由他来担任本次攻打台湾的阵前总指挥。

闻言,心系统一的粟裕义不容辞,很痛快的选择了答应,不仅如此,在当年年底,他还在华东军区主持了一场战前分析大会,并细致的分析了解放台湾需要的各种条件。

在粟裕口中,身为陆军将领,别的事情他管不着,但陆军兵力的调配自己却必须说了算,经过分析,在他看来,国民党军目前的可战之兵足足将近六十万,包括三十万跟随老蒋败逃的正规军、二十万刚刚从台湾、海南等地招揽的新兵,以及两万多日本雇佣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中,又数那三十万正规军与两万日本雇佣军最为棘手,前者装备几乎都是美械,后者更是久经战阵,几乎全都是经历过侵华战争的老兵,二者的综合战斗力加一块,作为进攻方的我军若想战胜他们,至少就需要1.5倍以上的兵力,也就是将近五十万人,更别提国民党军还拥有远超我军的海军、空军力量,以及随时可能出手的美国舰队了,全算上,没有六十万人根本敌不过。

因此,就在会议中,以及之后向毛主席的汇报当中,粟裕便提出了这一建议,即,如果想要解放台湾,华东野战军的十四个军,除了南京、上海的两个警备司令部外,必须全部投入作战,除此之外,中央最好再从其他野战军调来四个军,凑齐至少六十万人!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传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耳中,闻听此言,直接就有许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大体就是觉得,打区区一个台湾岛,用得着一整个野战军外加之四个军的补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令人感到动容的是,即便面对质疑,毛主席却还是选择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直接电告聂荣臻将余下的四个军给他补了上去。

自此,截止至1950年初,粟裕手中已经握有足足十六个军、整整六十多万人,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即便毛主席已经满足了他全部的要求,粟裕却依旧是犹犹豫豫,始终没有定下出战的时间与具体计划,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慎之又慎、错失良机

为了解放台湾,毛主席将作战的全部事宜都交给了“常胜将军”粟裕,并满足了他的一系列要求,最终将十六个军、六十多万人送到了他的手里,此时此刻,粟裕手中全都是最精锐的将士,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经验都不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能够比拟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为何粟裕却仍然犹犹豫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能怪粟裕大将犹豫,实在是事关重大,他不得不小心谨慎,要知道,解放台湾与之前解放战争中的所有战役,都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技术含量相差实在太大!

此话何意呢?这么说吧,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采取的基本上都是近代战术,也就是枪对枪、炮对炮,谁更勇敢、谁更灵活就能取胜,进而直接消灭对手几万、几十万的有生力量,听起来很爽,但实际上,在同一时期,人家苏德、美日之间都已经展开钢铁洪流对冲、航母编队互殴的现代化战争了,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大场面。

而如今,解放台湾就有了几分现代化战争的雏形,海上对战、空中对战、抢滩登陆战,这几乎就是我军从未涉及过的战术领域,反观国民党方面,他们虽然也是一知半解,但在美国人的指导下,至少比我军要略懂一些,别看只是略懂,可在真实战场上,或许就能借此给我军造成数以万计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粟裕不想看到的,他可不想让手底下的将士白白送死,所以,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化,他一直在等,等着自己想到最优解,等着投诚改编的海军磨合成功,也等着岛内的地下党同志们传来捷报。

当然,粟裕也不是干等着,为此他同样付出了许多心血,例如不断央求苏联方面帮忙打捞国民党沉船、还有向党中央申请,希望能够放宽策反对象的资格,大体意思就是,只要能为解放台湾做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甭管他此前犯过什么罪行,就算是杀人无数,也该酌情从宽处理,就算是与我党仇深似海,也可以许诺高位,甚至自己给对方当副手都行!

由此可见,粟裕将军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就在不久之后,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同时也让国家错失了这次解放台湾的天赐良机!

念念不忘、必有“四多”

由于现实存在的诸多困难,在解放台湾的问题上,向来以果断著称的粟裕大将竟变得犹犹豫豫,以至于就连一众将帅都称“这不像粟总风格”,但站在上帝视角可知,他此举也是为了确保胜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很快,伴随着一连串意外的发生,粟裕、以及国家最终失去了这次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接上文,为了增加成功率,粟裕堪称是“无所不用其极”,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首先是来自蒋介石方面的应对,眼见我党大有一举解放台湾、统一全国的打算,他居然直接在岛内展开了新一轮的“清党行动”,疯狂抓捕、屠杀起了一切我党、亲共、民主人士。

在他的屠刀下,短短月余,台湾当地的地下组织就遭到了肃清,而策反国民党将领一事也只能暂时作罢。

没了内应,攻打台湾的难度直线上升,可谁知就在此时,苏联方面竟也传来了“噩耗”,大体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不愿意出这个人力物力,去帮助中国打捞军舰、建设空军。

这下完了,前期的筹备大半都落了空,如今的粟裕也只能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手中的六十万将士身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就算没有外力支援,单凭这六十万久经战阵的虎狼之师,我军解放台湾也是绝对不成问题,哪怕是伤亡惨重了一些,可与统一祖国的功绩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事实上,粟裕也的确已经做好了死磕的准备,但岂料,就在这关键时刻,又一个坏消息竟传回了国内,即,叶飞率领攻打金门的第十兵团惨败,九千余登岛将士全军覆没!

由于叶飞的轻敌大意,我军失去了拿下金门的最好时机,拿不下金门,我们就失去了进攻台湾的跳板,跨海作战的难度直线上升,而闻听此讯,指挥部内粟裕的反应简直不亚于当年街亭之战中,听到马谡战败后的诸葛孔明!

震惊、不甘、愤恨的心情在他的脸上不断涌现,并最终化作了一声长叹,看来解放台湾的时机只能继续等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毛主席的想法也是一样,他也觉得,金门战役的失败需要全军上下好好反省,等到休整完成,并熟悉经验教训后,才能发起再一次的尝试,然而,让粟裕和毛主席都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居然就是一生,原因很简单,就在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方面竟来了一手先斩后奏,直接对南朝鲜及驻韩美军发起了进攻,朝鲜战争瞬间爆发,而受到打击后的美军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即,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借此来威逼我国不得干涉半岛事宜。

第七舰队这一来,解放台湾的事情就算是泡汤了,毕竟寻常军舰靠人力尚且能够消灭,航空母舰编队就不同了,很有可能几十万部队搭进去,也未必能够将其击沉。

就这样,攻台作战计划只能无限期搁置,而这件事也成为了粟裕将军一生难解的心结,以至于后来就算备受针对、就算退出了一线指挥,他也依旧是念念不忘,而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研究后,在一次讲解台湾问题之际,他这才提出了著名的“四多理论”,即,只有实现了“四多”,也就是人多、船多、飞机多、火炮多,我国才有机会解放台湾,如若不然,哪怕是缺少了一项,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全军覆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是吧?但事实上,自打该理论提出以来,国家一直都在严格遵守,并以此为方向发展自身,例如人多,这里指得不单是部队多,更是在说战斗力和兵员素质,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就开展了百万大裁军行动,随即更是进行了十余载的军事体制改革,这才形成了如今每一支都无比强大的重装合成旅!

还有飞机、火炮、舰船,这也是国家始终在为之努力的方向,三艘航母的相继下水、歼-20、歼-35的翱翔天际、东风系列导弹的强大火力都是如此,而如今,我国也总算达到了粟裕大将当年提出的标准,这意味着什么人尽皆知,在博主看来,解放台湾的那天一定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