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小的蜻蜓,濒危等级竟然比大熊猫还高!

6月20日从海淀区水务局获悉,在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进行水生昆虫调查时,在上庄水库沿岸发现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低斑蜻。随着水质改善、水环境的逐年恢复,低斑蜻这个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小精灵”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斑蜻

从监测团队拍摄的照片上看,此次现身的低斑蜻,长约3厘米,通体深褐色,最具特点的就是翅膀上沿的尖部、中部和基部都有明显的黑色色斑。

低斑蜻,是一种体形较大、翅具色斑的蜻科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的河湖湿地环境,如带芦苇等水生植物的水塘或湖泊静水、水质较好的平原静水区域。但随着城市河湖环境的变化,自21世纪以来低斑蜻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几近消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3.1)中将其列为极度濒危(CR),比大熊猫还要高,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鱀豚的濒危等级相同。

说起低斑蜻的重现,海淀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李苑菁介绍,海淀区连续三年开展水生态健康监测,上庄水库是2024年重点监测点位之一。5月初,专家团队在上庄水库沿岸调查采样时认为这里的环境很适合低斑蜻的生存,岸边芦苇茂盛、水鸟翩跹,水中菱角、睡莲成片,清澈的水静静地流淌,并且还有低斑蜻良好的食物资源。这让监测团队对低斑蜻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期待。

“监测团队持续去现场蹲守,终于发现了它的身影,前后一共观测到7只低斑蜻,据推测,它们已经在上庄水库初步形成了小种群。上庄水库提供了低斑蜻在北京的栖息地,也为后续该种群在北京地区的恢复扩散奠定基础。”李苑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展监测工作

随着生境恢复,和低斑蜻一样,越来越多一度鲜见的小精灵“爱上”了海淀。

2023年夏季,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在三山五园水系之一的北旱河就发现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本土鱼类——花䱻,这是它时隔近30年的首次发现

“花䱻对水质、水生生境及伴生生物多样性都有较高要求,可以作为健康水体的指示性鱼类。”李苑菁说,“越来越多‘小精灵’们现身,说明我们的治水思路是正确的,恢复生境,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

如今的海淀北部,以南沙河为轴线,水网联通,串联起崔家窑、苏家坨、上庄、西玉河等核心湿地和各条河渠,“一轴四核多河渠”的水系生态系统正在日益完善;南部,围绕三山五园地区打造的“一区两轴三循环”水系格局已然形成,以金河、万泉河为轴,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铺陈开来……

城市湿地、水库环境、亲水公园的建设,让水环境丰富多样,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水系恢复、水质向好,不断修复的生境为各类水生动植物准备好了舒适的“家”。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