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9个月见底?呵,我呸!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楼市数据又双叒叕出炉了,结果可好,一帮子砖家就蠢蠢欲动,开始叽叽喳喳地预测什么"楼市9个月后见底",这不是放屁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就拿咱们这儿的二手房来说,去年9月份那会儿,这帮子房子挂牌价还在380万左右晃悠,地段不错,月租金6000多,空置期基本为零,要600多个月才能回本,这价格够狠的了吧?

谁曾想,这帮倒霉孩子接下来就开始两个月小降,三个月大降,眨眼的功夫就到6月份了,这会儿挂牌价只剩下可怜巴巴的280万,呵,9个月就掉了100万,这尼玛谁受得了啊!

再过9个月,照这个势头下去,这房子非得再掉个100万不可,到时候180万拿下,首付三成,月供5900,租房都没这待遇啊!

这估值才算合理吧?等等,楼市崩盘的节奏啊,房东凭啥要继续9个月内杀100万?说不定人家直接憋不住,撂挑子不干了呢!

所以啊,砖家预测的9个月见底,充其量就是一厢情愿的YY,想靠我们无限续杯的选择空间换时间才能勉强实现。

当然,大伙儿都盼着楼市快速调整,短平快地复苏,但这样一搞,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分钟就能飙升,这要整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家就开心了!

咱们都知道,房贷在银行资产里头的占比那是相当大的,一旦集体出事儿,银行非得玩完不可。

2

所以目前看,还是让时间慢慢化解风险,用连续多年的阴跌去消化不良资产,十几二十年就能搞定了。

现在这些手续费减免、利率下调的骚操作,说白了就是想让楼市更平稳地回归价值嘛。

这都是大趋势下的战术选择,要真把楼市刺激得起飞,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想想看,大涨之后再狠抽一鞭子,楼市不得更惨?

楼市的周期说到底就是债务周期,现在咱们老百姓的杠杆率都超过70%了,继续加杠杆那是万万不行的,得降到60%左右才算正常水平。

按照现在这个节奏,怕是要调整个十来年了,日子不好过啊。

不过呢,别忘了杠杆率的分母是GDP,如果咱们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红利,让GDP多长几个点,调整期也就没那么漫长和痛苦了。

说到这儿你们就明白了吧,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咱们已经抓住一大半了,只要继续保持定力,楼市调整的阵痛不至于太难熬。

那些动不动就喊着"国家救救房地产"的人,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房地产这块大蛋糕,吃多了容易噎着,少吃几口对经济和老百姓都有好处。

房价太高,老百姓的钱都砸在房子上,还怎么敢消费?还怎么敢创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戏还怎么唱?

3

别忘了,房住不炒可不是一句空话,楼市要是成了投机的赌场,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百姓。

你看现在这些投资客,一个个哭爹喊娘的,不就是赌输了吗?本来以为能快速翻几番,结果现在套牢了,想哭都没处哭去。

再说回楼市调控,现在这些组合拳看着都挺美,但也别高兴太早。调控的目的是让房价回归合理,而不是救市。

如果政策一松,楼市又蹦跶起来,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到时候金融风险一爆发,经济一趔趄,老百姓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所以啊,楼市调整虽然阵痛难免,但也是一场必要的"休克疗法"。让房价慢慢回落,让杠杆率慢慢降下来,让房地产慢慢回归居住属性,这才是一条可持续的路。

短期阵痛,换来长期健康,这买卖划算啊!

当然,zf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该救的还是要救,比如那些已经还不起房贷的老百姓,比如那些面临债务压力的优质房企,还是需要给予一定支持的。

但这种支持必须有的放矢,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让楼市重回过去那种疯狂的状态。

4

说到底,楼市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靠改革。

要破除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完善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的痼疾,让房子真正成为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这场楼市大戏,还得继续唱下去。

眼下这些预测见底的,不过是哗众取宠的把戏罢了。

咱们老百姓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被忽悠。

楼市风云变幻,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无惧风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度难关,迎接楼市新的黎明!